.5.
說到這趙敏抬頭特意看看對面的唐林,他臉上非但沒有了之前的焦急和莽撞,相反多了一絲平靜和淡然,很顯然他聽得很認真,而且絕不會打擾。
這時候的他可以說跟剛才那個莽夫完全不同,趙敏微微點頭,“你沒去過那地方,對吧?”唐林直接回道,“我沒去過,不過我一定要找機會去看看的,自己親眼看見那個人生活的地方會跟看書有很大不同。你繼續說吧,你去過,算給我做個導游。”
趙敏安靜的繼續,“曾國藩故居自稱為富厚堂,是典型的沿中軸線對稱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體。但其中他親自建造的房屋只有一間“思云館”,屋前有后人捐贈的貔貅辟邪之物。基本體現了曾國藩對建宅“屋宇不肖華美,卻須多種竹柏,多留菜園,即占去四畝,亦自無妨”的意思。真正讓人羨慕的是他們家族的藏,傳統的木樓木梯木窗木陽臺,倚一山的清幽竹林,古木參天,并時有好鳥嚶嚶,實乃讀書之絕佳境地。在這樣的地方讀書,曾國藩說要有“舊雨三年精化碧,孤燈五夜眼常青”的精神。”
“讀書之外曾國藩在養生方面也有自己的體會,并為后世效仿。他曾為自己立下課程十二條,摘錄于下:“主敬:整齊嚴肅,清明在躬,如日之升;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戀;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讀史:念三史(指《史記》、《漢書》、《后漢書》),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謹:刻刻留心,第一工夫;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之事;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有求深意是徇人;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昧耽著,最易溺心喪志;作字:飯后寫字半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課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積愈難清;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曾國藩認為:“養生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懲貧,三曰節欲,四曰每夜臨睡前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后各行三千步。””
趙敏再次停住,臉上帶著那絲在樓上展現的壞笑,“說起養生你肯定做不到,不過盧先生卻一直做的很好,一個人的事業有多長首先要看他的生命有多長,這是一個十分簡單的道理,可是現在大部分商人或者說成功的人卻都是用透支生命的方式來換取權力和金錢。這算是盧先生與眾不同的地方,你說這華夏國多少人看這本書?多少人想從中看出點東西?但真正能夠去做的又有幾個人?”
唐林抬頭看看馬上要落下去的夕陽,“看來人未老心先老的不是我而是你,我現在很感興趣一件事,你到底是誰?”
可是趙敏卻不跟他在這個問題上糾纏,而是轉而繼續她之前的話題,這個太極玩的很好,絲毫不見刻意的痕跡。(
“曾國藩的遺囑同樣讓人玩味。我想這些論是其一生身體力行留給后輩的箴。曾氏后代破除富貴不過三代的常律,代有人才出,這樣的景象應該說是與其家族一脈相承的家訓密不可分的。他說:“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人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立四條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統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為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