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我顯得特殊一些,他在青陽市呆過,又是從省交通廳下去的掛職干部,只不過從掛職變成了正式任職,再沒有回交通廳罷了。
應該說這一次副廳級干部培訓班比上一次加快發展培訓班的水準要高不少,尤其是這些個教授的口才和知識淵博程度都要比上一次那些水貨高出不少,至少在課堂上一站,就能滔滔不絕的賣弄上大半個小時,而且還能把學員們的注意力吸引住,要知道這些個學員們既是在基層打滾多年的老油子,但是能提拔到副廳級干部上,多少也有些真材實料,你想要折服這幫家伙,沒有點東西不行。
“什么是小康社會?可能我們很多同志對于這個詞語的真實含義還不是太明白,雖然中央天天在提要奔小康,建設小康社會,但是究竟什么是小康,我估計在座很多人都只能零碎的感性的理解。”
三十來歲的一個講師在一幫子副廳級干部面前頗有點居高臨下的味道,信手拈來,侃侃而談。
“‘小康’一詞最早源出《詩經.大雅.民勞》,日:‘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而作為一種社會模式,‘小康’一詞最早在西漢成熟的《禮記.禮運》中得以系統闡述,《禮運》日:‘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也就是說作為一種社會發展模式和目標,小康地位僅次于‘大同’,千百年來已經滲透到了我們民族的心靈深處,成為廣大普通民眾擺脫貧困疾苦的一種生活追求,當然這種追求從未得以實現過。”
“我們國家的發展目標從原來的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這個比較抽象的框架逐漸到較為具體和切合實際的小康,這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首先提出,然后逐步提出了我們實現小康社會的具體規劃。”
“87年黨的十三大正式確立了這個目標,以后黨在各種重要會議上不斷豐富和完善對實現小康目標的具體描述和規劃,并且也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
“第一就是高度重視農業和農村工作,抓住農村奔小康這個牛鼻子工程,”
我瞥了一眼伏案疾書的同桌,索性擱下筆,雙手環抱,認真傾聽,自己不喜歡作筆記,原因無他,我認為記錄筆記是一種不太好的學習方式,尤其是老師在課堂上闡述時,如果只顧記筆記,那就會忽略老師對這些內容的即興發揮,我覺得往往這才是精華,所以自己寧肯認真聽講,如果真的有必要作記錄,自己寧愿下來之后再做一些摘抄。
這種大框架式的講課其實并不為學員們喜歡,但是這是骨架,只有把骨架立起來,然后再來自由發揮散打,其間細節內容進入狀態,這才是學員們喜聞樂見的方式。
眼前這個三十來歲的家伙也還是有些本事兒,完全不用書稿,只要來了興致,即興發揮,想到哪兒說哪兒,而且這些家伙雖然不是什么級別官員,但是長期和學界一些消息靈通人士們攪在一起,搞些什么沙龍學術研討一類的聚會,消息來源頗多,要不也難以吸引到學員們的注意力。
小康社會的建設已經成為中央共識,怎樣更快、更好、更科學的實現小康目標,已經成了各地黨委政府日益關注的中心工作。
“老花,你們南華要實現小康目標,你這個副市長有什么想法?”
鈴聲終于響了起來,年輕講師終于收拾起了話頭,和藍山、建陽那邊的幾個學員走在了一起,學員們很恭敬的遞煙點火,站在走廊外享受著課間的悠閑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