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外匯是個好東西,能在華僑商店買緊俏物資和進口商品。
而每個賺到外匯的單位,實際上面會發一點點外匯給他們,以資鼓勵。
程惠賺那么多,上面給她的就多,不過都掛在單位賬上。
如果足夠多,單位也可以自由支配這些外匯選擇進口什么商品或者機器。
不夠多,就得申請上面批了。
程惠賬上有幾十萬外匯!
相比于她賺的幾十億,這個量很少,但是放眼全國,她是擁有外匯最多的單位。
她私人想動這筆外匯也沒毛病,因為她給工廠定了個福利,按照級別或者貢獻,工人們可以兌換一點外匯。
幾塊,十幾塊,幾十塊,幾百塊不等。
不要以為幾十塊很少,80年代出國考察的時候,每個人能發到的外匯,也就50塊錢!領導層才200美金!
就是這么缺。
程惠就是那個每個月可以領500塊外匯的人~
不過不是白給,是兌換。她要用人民幣兌換外匯。
現在匯率12,她得拿1000塊人民幣換500美金。
這也是很好的事情,因為普通人拿人民幣去銀行,沒有批條,上面都不給你兌!
而幾乎,沒有人會有這種批條。
能花外匯在華僑商店消費的,都是華僑,外國親戚給郵寄來的外匯。
現在兩邊關系雖然極其緊張,國內誰要是有海外親戚,都會被調查。
但是也沒有那么可怕,不會被一刀切,都處理,查清楚不是敵特,就沒什么事。
比如程惠和程建明,程惠她媽她外祖一家都在海外呢,她也沒有被處死.....
一家人以前都是正常生活正常工作。
像她這樣的人有很多很多。
而外面的華僑給國內的親人郵寄外匯,上面是喜歡的。
因為他們會把外匯截留,換成外匯券發下去。
以前在華僑商店消費,用的是華僑券。
但是這10年,華僑券被指是資本主義遺產,不讓用了,進店消費直接用外匯。
再過幾年開放后,繼續用華僑券。
而程惠可以兌換的500塊錢外匯,是每個賺外匯的廠,一個可以兌500。
電器廠、家具廠、搪瓷廠。
一個月加起來就是1500美金。
這規矩是從建廠開始就有的,也就是過年的時候,雖然那時候沒有一分外匯可以兌~
而且還可以存著以后兌,還可以預支!
反正給自己的路留的寬寬的!
她現在拿出1000美金,輕輕松松。
李小拐在賓館等了5分鐘,就有人來送外匯了!
很巧,有外匯的部門就在賓館對面。
這速度,看得許博文眼底發熱。
就連潘麗都酸死了,程惠要是真對她這么好就好了.....
不過現在是真的!
李小拐有些忐忑道:“1000美金也不知道夠不夠,廠長說了不夠再給她打電話。”
他挺心疼的,他們廠長為了擺脫這個后媽,也是下血本了。
“夠了夠了。”許博文道。
他混了這么多年,都沒有一次性見過這么多外匯!華僑商店里也沒有東西值1000美金。
因為太貴的他們也不進口。
潘麗是最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