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得不說,魏懷川一走,盯著她的眼睛只怕也少了很多。
因為魏懷川只是出征,所以府里倒也沒有緊閉門戶的意思,一切都正常運轉著。
蘇煙煙也不知道受了誰的指點,竟然從魏懷川出征開始,就茹素持齋起來,說是要為魏懷川祈福。
這份心意,誰人不動容?
孟允棠心想,自己若是魏懷川,多多少少也會有些動容的。
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畢竟都是真真切切地吃了這么久的素。
蘇煙煙有了動作,柳瑩兒自然也有應對之法,她開始抄經,抄好一本,就送去道觀,請道長們供奉,也說是為了魏懷川祈福。
兩人都有了動作,唯有孟允棠還穩坐釣魚臺,楊嬤嬤都忍不住提點了一句:“王爺出征,咱們女眷在家,也沒有別的事兒干,不如找些事情干——”
孟允棠知道楊嬤嬤的意思,卻也不接話,只是笑了笑:“嬤嬤放心,我不會給府里添亂的。必定守好王爺的屋子。”
楊嬤嬤一看這個架勢,頓時也沒什么好說的了。
她嘆了一口氣,輕聲勸了一句:“聽我一句勸,你這個身份,若有了孩子,只怕......不是好事。”
孟允棠仍舊笑著應:“嬤嬤說得是,我都明白的。”
但道理明白,卻不一定要對魏懷川感恩戴德吧?
想到那日魏懷川捏著下巴往她嘴里灌藥的情形,孟允棠眸子深處就暗了下來,笑意都涼了兩分。
楊嬤嬤哪里看不出來孟允棠這是心里有疙瘩?
有心再勸,但也實在是不知該怎么勸,最終就只道:“這段時間,你好好養一養身體吧。”
孟允棠應一聲,再無別的話說。
除了楊嬤嬤,如玫和雙喜都敢勸過孟允棠,更不敢提孩子的事情。
都是女人,哪里不明白這件事情多讓人痛楚?
孟允棠每日徹底閑了下來,只是看看書,整理一下屋子,做一做糟糕的針線,另外,去廚房學做菜。
臘月十八這日,廚子帶過來一個消息,說京都外頭如今已快被難民包圍了。
河南道生活不下去的難民,紛紛逃難過來,數量之多,讓人咋舌。
城門外已派了重兵把守,就是怕難民闖城。
若是讓他們進了城,只怕要引起亂子。
而且,城里也沒有那么多讓他們容身的地方。
如今,魏懷川不在,幾個負責決斷的老臣吵來吵去,各執己見,始終沒拿下一個章程來。
但施粥的粥棚,已經搭起來了。
只是難民數量太多,這么下去根本不是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