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固定的地方,而且最好是下雨后,這些菌子和黑木耳才會像雨后春筍一樣都冒出來了。
趙國慶對山里了解的比較多,知道哪邊的爛木頭喜歡長那些菌子和黑木耳,所以他一找一大片,那些像黑色蝴蝶一樣的木耳,最大的一朵都快有巴掌大,只用采摘幾片應該就可以炒上一大盤。
黑木耳炒雞仔,炒雞蛋,或者直接涼拌那味道都特別棒。
這種黑木耳趙國慶直接采摘了半簍子,看著都有十多斤的樣子,黑木耳吃不完的話,可以拿出來曬干儲存,可以賣可以吃。
弄了不少黑木耳,趙國慶的腳步沒停,又去了那個自己常去的竹林里。
那里面不少的竹蓀菌,只是他這段時間沒過來,很多竹蓀菌都老了,那些也不能吃了,他撿了許多嫩的,把黑木耳裝進袋子里。
把背簍騰出來裝竹蓀菌。
這東西賣錢留著吃,都是極佳的美味。
特別燉湯,夏天湯里放一些竹蓀菌,那湯就不容易因為天熱而壞掉。
以前家里窮,靠著這竹蓀菌賣了不少錢,這一次趙國慶打算把竹蓀菌都曬干,留一些自己吃,也可以送人。
像上一次碰到的宋思源,對自己幫助不少,下次過去給她帶一些特產。m.g.Γ
搞完這些,趙國慶回去的路上找了一根木棍,然后把藏起來的獼猴桃以及黑木耳等挑起來,往回走。
好在是下山路,要是上山路,這后面背著竹蓀菌,肩膀上挑著獼猴桃以及黑木耳,哪怕趙國慶是個壯勞力,這么重的活他也有些吃不消。
中午趙國慶也沒帶吃的,中途吃了一些八月炸和板栗,等到回家的時候,餓的前心貼后背了。
一到家把東西卸掉了,用葫蘆瓢舀起水缸里一碗涼水,咕嘟咕嘟的喝下去。
這水甘甜又解渴又飽肚子。
那邊劉貞芳心疼的走近廚房,說是給趙國慶煮了鍋巴粥,這會一直用瓦罐喂在灶門口,里面放了油鹽這會正好吃。
瓦罐上蓋了一個碗。
趙國慶揭開那碗,一股子鍋巴的米香撲鼻而來。
此時他饑腸轆轆,聞到那鍋巴粥的香味,就再也忍不住,一碗粥還有余溫,里面放了一些鹽還有一些豬油。
這會吃一口,那美味,讓趙國慶眼睛一亮。
好香,一碗粘稠的鍋巴粥下肚,只覺得自己的五臟六腑都舒坦下來了。
又倒了一碗鍋巴粥,這會趙國慶才記起來看柜子里,有沒有菜。
別的菜都吃完了,還有一碗用蒜坨紅辣椒以及黑蘿卜丁攪拌在一起的涼菜,這個菜又辣又咸,味道雖然重,但是特別開胃。
用來吃鍋巴粥,那是味道杠杠的,千金不換。
一大罐子鍋巴粥,里面被趙國慶刮的干干凈凈,碗里的黑蘿卜丁也被他干掉一小半。
吃飽后的趙國慶這才覺得人活了過來,舒坦呀。
而這個時候,外面有人在喊趙國慶,趙國慶在家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