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父母都在“含情脈脈”的看著他,說老實話,姜萊很不習慣。
姜萊從小就是留守兒童,那時他對父母的概念就是那個給錢讓他生活的、只關心他學習的危險的....只是闡述這樣一個映像就要加上好多副詞。
姜萊大學畢業以后倒是和父母生活過不短的時間,那時的經歷也不是一段令人感覺到“溫馨”的經歷。
所以當父母用這種“不舍,心痛,期盼”的眼神看著他時,他會感覺到如芒在背。
深深的吸了口氣姜萊知道父母是愛他的,如所有留守兒童的父母那樣,他們只是為了給他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
但是理解并不代表能夠接受,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因素,缺失了就是缺失了。
“先上車吧,一會兒座位都沒有了!”
催促的人是姜萊的大伯,待父母走后他負責將姜萊帶回家交給爺爺奶奶。
“大哥,以后家里就拜托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