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第54屆戛納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共入圍23部電影,設(shè)置了10個獎項。
除了主競賽單元外還有三個分區(qū):“一種關(guān)注單元”“非競賽單元”和“午夜展映單元”。
但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主競賽單元上,畢竟“金棕櫚獎”就在這個單元內(nèi)產(chǎn)生。
“金棕櫚獎”指的是最佳影片。
每年有且只有一部電影能獲得。
因此競爭異常的激烈。
國內(nèi)唯一獲該獎的是陳詩人,他1993年執(zhí)導的《霸王別姬》在戛納電影節(jié)廣受好評。
而“最佳導演獎”也只有一人。
1997年。
王佳味的《春光乍泄》入圍主競賽單元,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戛納最佳導演的華人導演。
如果邢白洲能拿下最佳導演。
那他的名聲就直逼墨鏡王了。
這是很多人都不能忍受的……
關(guān)鍵是他太年輕了。
國內(nèi)第五代導演,誰不是摸爬滾打過來的?就連陳大詩人這種二代,也磕磕絆絆才拿了大獎。
反觀邢白洲。
2000初開始拍攝第一部電影,票房可觀,也拿了蒙特利爾新人獎,簡直是天胡開局。
之后。
又接連拍了《人在囧途》和《迷失東京》兩部高票房電影,錢也賺了不少。
而且,《人在囧途》還獲得了華表獎最佳導演獎,更是讓圈內(nèi)導演眼紅。
如今又攜《迷失東京》提名了戛納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即使不能獲獎也能秒了80%的導演。
馮曉鋼就很酸。
他也想拍一些能沖獎的電影,奈何,這些年來一直跟商業(yè)喜劇片杠上了。
說他不屑于沖獎吧……
他又很眼饞那些拿獎的導演。
在《大腕》對外宣發(fā)會上,他表面恭喜祝賀邢白洲,其實心里巴不得他抱個鴨蛋回來。
要不然。
票房被壓一頭,獎杯再被壓一頭,以后讓馮導還怎么在導演圈混下去?
……
戛納電影節(jié)一共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