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氏下代繼承人,廖銘松。”
舒孔儒面上露出了然之色:“原來是他。”
“此人早先便帶廖氏效本王為主,又承諾必不讓廖氏族人以商染官,如此重諾廖氏都承諾了,本王自然也是要投桃報李的。”
“讓他來做第一任商會會長,也壓得住那些商賈,此人確實非常適合此位。柏錄再是精明,到底出身低了些,資歷也不深,提他為會長確實壓不住人。”
“嗯。但兩名副會長,柏錄此人可任其一。”
林知皇緩聲道:“柏錄在此前的官府承建宣講臺周邊商鋪一事上,助力良多,讓他當得此位,也可給其他想入會的商賈一個信號。”
“跟著本王治下的官府政策走,才能好處良多,賺得盆滿缽滿。”
舒孔儒點頭,認同道:“主公此極是。”
“至于另一名副會長,便由流清自行斟酌定奪吧,到時只用將人選上報到本王這里來批示便可。”
“諾。”
此事商議完,林知皇又與舒孔儒商議了活字印刷坊的整建來,如今庫內資金還算充沛,此事倒可先安排下去了。
開春后,林知皇治下九郡的惠民書院將大量開放,倒時會迎來第一批生源。
百姓們送孩子去惠民書院求學雖然收取束脩,但這筆束脩費對于平民之家來說,卻再不是像之前那般遙不可及的。
一個三口之家使一使力,想要在家供個讀書人出來,再也不是夢。
庶民與寒門子想要求學上進,將再也不會苦于沒有求學的門路。
新生代的力量,才是一個地方最強有力的生機。舒孔儒對此事也早有規劃,此時聽林知皇特意提起,忙不迭地拱手稱是。
兩人就此事商議了近半個時辰后,林知皇又從書案上那出一本書策,遞給舒孔儒。
舒孔儒見沒見過林知皇拿出過差東西,立即上前一步,恭敬地伸出雙手將東西接了過來。
林知皇見舒孔儒接過了東西,緩聲道:“這本冊子上有幾個方子,商會成立后,流清你可以看著以招股的投建的方式讓那些商賈參股其中,出錢出力去共建這些作坊。”
“如此,帶動之下經濟稅收的同時,還可釋放出不少做工崗位,也讓本王治下之民有了更多的做工選擇和穩定收入。”
舒孔儒接過林知皇遞來的書策,當即翻閱起來,看著那些圖紙上繪制的做工步驟,壹以及用知字所標的標注,不由一一讀了出來。
“水泥?玻璃?香皂?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