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
周辰一身沖鋒衣,腳上的軍靴每走一步,濺起泥水。
他登上體型龐大的貨輪,載著糧食物資,前往三百海里外的小島。
每到一座小島,都有人劃著小船接應(yīng)物資。
防雨布、糧食、藥品、衣服鞋子。
小島上的人沒想到這一次會是周辰親自送貨:“旅長,您來視察?快上島喝杯茶……”
周辰站在船沿:“我就不上島了,你們怎么樣?”
那人一臉苦笑:“天天下雨沒個停的時候,防雨物資太少,種不出莊稼。”
搬來島上之前,他們還挺高興的。
農(nóng)田分戶制度,種出來的糧食都是自己的,前三稅即免稅,每個月還有糧食補貼。
誰知道剛開完荒,土豆紅薯都還來得及種植,就天降天災(zāi)。
大雨一下就是十一個月,任何農(nóng)作物都扛不住雨水過剩,漚死在地里。
好在基地每個月送來糧食,也會送來少部分防雨物資。
他們才有吃的,每家每戶能種上幾分土的紅薯,日子還算過得去。
周辰道:“再堅持一下,下個月就會有大批防雨物資運過來,明年就會有不小的收獲。”中信小說
那人嘿嘿一笑:“是是是,我們都聽您的。”
周辰開著貨輪來到6號小島。
這里是煤島,各方面的情況比1-5號小島要好的多。
只是雨災(zāi)的關(guān)系,雨水滲透,煤井被水淹沒,煤礦工人只能想辦法平行采煤。
好煤炭都在地下深處,平行開采出來的煤礦質(zhì)量很一般,量少,一個月下來只能開采出十來噸。
這點開采量無法跟上整個基地的消耗,于是申請了幾臺挖掘機。
在挖掘機的輔助下,這才提高了產(chǎn)量。
從海上遠遠望去,6號小島的北面黑乎乎的,那一帶都是開采區(qū)。
楊思甜帶人接應(yīng)物資,一臉震驚:“周哥,您怎么來了?”
周辰將一個包遞給她:“沒事兒出來轉(zhuǎn)轉(zhuǎn),這是齊柔給你的。”
楊思甜接過背包,不用打開也知道里面裝著水果、雞蛋這種好東西,還有一些女性生活用品。
周辰看了一眼在甲板上搬物資的小伍,看向楊思甜:“你倆結(jié)婚了嗎?”
楊思甜性格大方,沒有半點害羞:“我們準備過年放假回基地的時候,去登記結(jié)婚。”
周辰點點頭:“那就等著吃你們的喜糖了,這年頭,有個人一直陪在身邊不離不棄,很不容易,要珍惜。”
閑聊了幾句,卸完了船上的貨,周辰就走了。
遠離小島之后,關(guān)閉了貨輪的發(fā)動機,一個人靜靜的在海上待了幾天。
不緊不慢的整理著空間里的物資。
取出三十罐燃油,整整齊齊的擺放在甲板上。
這才開著大貨輪返回基地碼頭。
早就等在碼頭上的一個團,遠遠看見貨輪上的大型燃油罐,一個個都驚呆了。
他們的任務(wù)是將十罐燃油運回基地。
剩下的二十罐只需要卸在碼頭,等寧城基地和京都基地的船,前來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