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點映,首映等這種情況下,是不會讓觀眾帶入電子設備的。
因為槍版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戛納這邊,記者們的通信設備都是被留在入口處,但是卻能帶著相機進入采訪。
當然,雖然這樣做,但是卻杜絕不了影院內的人對外傳遞消息。
再有就是,未來視頻的記者是可以對外傳遞消息的,畢竟這是自己大老板的電影,他們帶著通訊設備進入是被允許的。
電影放映到后半段的時候,未來視頻的記者已經開始朝著外面傳遞消息。
而外媒,人家自然也有自己的辦法傳遞消息,包括國內來的那些小媒體記者,大家都是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
那些之前蹭熱度抹黑許宣的國內媒體,接到戛納傳回來的消息后,馬上就開始更換新聞標題,開始大吹特吹起來。
因為現場的記者傳回的消息很明確,《肖申克的救贖》一戰封神,影院各國導演瞠目結舌,電影拍攝手法革新,許宣開山新型的變焦拍攝。
作為電影記者,他們雖然沒有導演們精通各種手法和運鏡,但是基本的常識還是有的。
尤其是當記者們看到電影院中每個導演的表情,他們當然知道,許宣這部戲,震懾了大部分導演和演員。
而之前國內的媒體為了蹭熱度跟著輿論噴許宣就變成了笑話。
所以他們趕緊讓總部更換新聞標題,先吹起來再說,等各路大神寫的稿子出現在大門戶網上的時候再抄也不著急。
那么,外媒這個時候也開始行動了。
想要在電影節影響力更大,外媒的雜志,還有新聞電視臺,肯定要比別人提前一步公布新聞才會吸引眼球。
消息傳出去后,戛納時報官網直接就貼出了一個巨大的新聞標簽:《肖申克的救贖》,一部救贖之旅,一部布魯斯變焦革新!
戛納,直接把許宣搬運原時空的希區柯克變焦,給命名為許宣英文名——布魯斯變焦!
這種標題,直接就引爆了影視圈的人。
一部電影,一種變焦方式,居然以導演的名字命名,這還用多說什么嗎?
肯定是有一種新的拍攝手法誕生了,只有這樣才能匹配導演的名字去命名!
所以戛納這邊的新聞一石激起千層浪!
之前還有些質疑的聲音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驚訝和和夸贊。
二十三歲的導演,大滿貫的戛納獎項,實至名歸等等這些論開始發酵。
戛納官方早就準備好配合了。
既然他們敢給許宣一個大滿貫,自然就想著會有質疑的事情。
所以他們就等著這個新聞出現呢。
那么戛納這邊的新聞首先爆炸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戛納新聞發酵,國內那些小媒體的記者傳回國內消息,自然也會通知外面等待的同事。
外面知道戛納新聞的同事,配合場內記者的消息,雙方結合,他們馬上就意識到,許宣要成為被戛納吹捧的對象。
所以,國內的新聞媒體,開始集體爆炸。
而這些,自然被趕出去的劉家安看到了。
看到這些新聞后,劉家安就明白了,老大的電影火了啊,火出圈了啊!
那么,馬平立跟王碩這兩個老梆子的指責還存在嗎?
劉家安也是憋了一肚子氣,這個時候根本不顧形象的沖了進來,張嘴就噴。
打開投影儀,眾人也知道劉家安有話要說。
馬平立和王碩直接站起身想要指責什么,卻被成沂擺擺手打斷道:“先聽聽年輕人怎么說,至于出不遜的事,一會兒再計較
其實潛臺詞很清楚,劉家安是什么性格你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