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村汪家,堂屋之內(nèi)。
林覺再次上門。
雖然此前夜宿祠堂驅(qū)離妖鬼一事已然了結(jié),可他再來,也依然得了一張座椅一碗茶水,茶中紅湯配金菊,儼然是好茶。
林覺帶了一只山里陷阱捉到的野雞,在這山間不是多么珍貴的東西,卻也比常見的山筍米糧值錢不少,是自己的一點(diǎn)心意。
“多虧老先生的幫助,家中大伯病已痊愈,如今已無礙了。”
“功在你,不在我,你我互不相欠,倒也不必特地來謝我。”汪老爺子看著他,“不過這樣一來,你倒是可以安心讀書、考取功名了。”
“實(shí)不相瞞,我已決定離開了。”
“外出?你不是在村中讀書嗎?”
“村中才氣不足,近些年來,村中之人求學(xué)之路一直不順。正好晚輩父母都不在了,便想著還不如走出去,見識一番這廣闊天地。”
林覺差不多還是這一番說辭。
“是這樣嗎……”
汪老太爺是遠(yuǎn)近聞名的鄉(xiāng)賢,自然聽得出,所謂才氣不足,其實(shí)是對于隔壁舒村書院老夫子才學(xué)不夠的委婉尊敬說法。只是教書育人,那位老夫子的德行是連祠堂中的妖鬼也要敬佩的,這么些年來,舒村子弟中從未出過肆意妄為忤逆不孝之輩,自然也沒人因此過于苛責(zé)他。
甚至不光如此,他還能猜測出,林覺之所以如此急著離去,多半也有家中貧困的原因。
此時細(xì)細(xì)打量林覺,吸一口氣,抿一口茶,思索片刻,汪老太爺才說:“若你真有讀書之心,只是囿于家中貧困和別的原因,你倒是可以來我們橫村的書院借讀,至于筆墨花銷,也可由我汪家資助。”
“老先生太過仁善了,若真如此,真是大恩。好意晚輩銘記,只是晚輩心思早已不在讀書上了。”林覺說著一頓,正好行禮請求,“只希望老先生能幫忙開具一張憑由。”
“唉……”
汪老太爺?shù)共幌翊蟛竽锬前銏?zhí)著于讓他讀書,也不如大伯大娘與他那般親切,需要林覺花上幾天來耐心勸說、消除顧慮,他只是擺了擺手:
“你與妖鬼都能從容交談,想來心中是有數(shù)的。如你這般人,在如今這世道,做什么應(yīng)該都能有一番成就,若是將來回鄉(xiāng),無論是否有成,都該來老夫這里再喝杯茶。”
“自然該來拜見老先生。”
“我有個書笈,乃是后輩外出求學(xué)趕考用過的,也不值錢,你拿去用。”
“晚輩便不多推辭了。”林覺先道了謝,隨即才又說,“老先生見多識廣,晚輩順便問問,齊云山怎么走?”
“齊云山?可有點(diǎn)遠(yuǎn)。”
“想去看看。”
“嗯,你去拜拜也好,不是壞事。聽人說前段時間那些道長一直很忙,現(xiàn)在多半也該忙完了。”汪老太爺回想著說道,“老夫上回去齊云山,好像也是十年前的事情了……你先往縣城走,走到一半,過橋的時候往你的左手邊走,沿著大路,就能去鄰縣。我就不給你多說了,說多了你也記不住,這么些年也不知道有沒有變化,你去了鄰縣再問吧。”
“多謝……”
林覺誠懇道謝。
至于憑由一事,此地此縣不知多少官員出自汪家或是接受過這位汪老爺子的資助,對于他來說,只是小事一樁。
……
四月中旬,清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