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村人都是中年面貌,黝黑矮瘦,像是這年頭典型的農人形象,不知是夏日嫌熱還是實在貧困,衣裳粗劣堪堪蔽體。
大師兄客客氣氣,將他們迎出來。
“幾位善信,這是貧道的三師弟,身具一些法術。這是貧道的師弟師妹,修道之日尚淺但極有天資,既是一些陰氣殘魂,不是多大的事情,便讓貧道這三位師弟師妹陪同善信走一趟,希望能解貴村之憂。”
“多謝多謝。”
幾個村人連連道謝,又看向林覺三人。
三師兄向來愛好飲酒、頗有些取樂人生的瀟灑,此時面對他們,卻也鄭重,行禮說道:“貧道李妙臨,既然找到了我們,便定當盡力為之。”
“可有點遠……”
村人們低著頭說,既有面對高人的卑微,也有怕高人嫌遠不肯去的擔憂,組合成一種窘迫。
“今年年生不好,村里沒有收成,我們沒給真人雇車,可能要費些腳力,明天晚上或者后天早晨才走得到。”
“便當看看山水了。”
三師兄又困又正經的說道:“且容我們收拾一下,帶些東西就走。”
“好好好……”
幾個村人連連點頭,姿態卑微不敢多,猜想他們是要帶些除妖的法器。
然而三師兄只是去洗了把臉,帶了一個酒壺幾個山中野果,林覺回到房舍中走了一圈,想著帶點什么,可發現幾乎沒有什么可帶的,最后只好在墻腳拿上柴刀與哨棍,既可以開路劈柴,又可以當拐杖,實是好用。
“你要跟我一起嗎?”
林覺最后看向屋中的狐貍。
小狐貍聞,只是歪頭把他盯著,眼睛明亮,似乎聽不懂人話。
“那走吧。”
小狐貍立馬小跑著靠近他。
林覺看著這只逐漸長大、生得越發好看的狐貍,不由思索起來:“應該給你取個名字,又不知該叫什么好……
“古人給獸取名,有‘其名自號’的說法,你天天嚶嚶嗯嗯嗚嗚的叫,嗯,算了不這么取。
“那又有從來處取名的說法,你從山上來,不如就叫……
“嘖……
“對了!見你時滿山的風,仿佛你從風中來,風又有扶搖的別名,不如便暫時管伱叫做扶搖?若你爹娘哪天尋上門來,你再改回去就是了。”
扶搖是扶,從浮丘峰上來,浮是扶,恰好又是一只狐貍……
林覺覺得這個名字取得好,一舉三得。
“就叫扶搖!”
說著已走到了外院。
身后狐貍抬頭愣愣的盯著他。
一群人下山而去。
……
“這幾年也不知道闖了什么怪,未必然是惹到了天上的神仙?本來村里就只有一條小河溝流進來,每到農忙用水的時候只是剛好夠用,前些年先是發了一場大水沖壞了好多田,那天雖然餓了肚皮,可想著小河溝說不定從此變為大河溝,村里可能就不缺水了,結果沒想到不僅沒有如愿,甚至那條小河溝也斷了,井里也挖不出水了,沒了水,地里莊稼也不愛長,收成一年比一年差。”
一行人往山下走,走在最前面的村人說道。
本來見幾個道士頗為年輕,甚至有兩個看著只有十幾歲的樣子,心中還有些忐忑,不過見身后跟了一只狐貍——狐貍在這年頭,在城鄉朝野,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傳聞,修道之人與狐貍同行,一看便覺不凡,因此心中便也安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