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藥物,從外表上看,沒有任何區別,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藥物。
但事實上,有些藥物還真不一樣。
三分之二的藥物,都是屬于“新生”藥。
而三分之一的藥物,就是屬于沒有任何作用的安慰藥,這些安慰藥只是外觀相似而已,但其實沒有任何藥效。
這些安慰藥的目的,就是起到觀察的作用,看這些沒有吃到“新生”藥的志愿者,其身體會不會同樣出現作用。只有在經過多組的對比才可以知道。
志愿者的身體變化,到底是屬于自我調整,還是藥物起作用。
當然,不管是安慰劑,還是真藥都好,志愿者都不知道具體的真假,乃至于是公司會故意誤導一般志愿者。
比如吃的是真藥,然后讓他們以為是安慰藥,吃的是安慰藥,也會讓他們以為是真藥。
這樣做的目的,同樣也是為了驗證藥效的真實性,從而排除偶然。
畢竟,人體是非常神奇,自我調整時也會發生極其神奇的作用,就很容易產生誤導。
特別是心理作用也會起到一部分的效果,從而更難以分辨出其中的藥效,也就只能通過這種多種對比的方式。
當然,這種測試都會記錄真實數據,每一個人都記得一清二楚,而不是隨意分配。
除了藥神醫藥集團會保存所有的真實數據,同時也會實時的向相關部門傳輸相應數據,就是為了確保真實性。
如果這其中出現什么問題的話,至少可以由國家機構來裁斷。
比如出了什么問題。
藥神醫藥集團說是安慰藥,外界可就不一定會相信。
但如果由國家機構進行判斷的話,可信度就會比自家公司的聲明要可靠多了。
特別是提前向國家機構報備,所有數據都是非常詳細,那就會成為最有力的證明,不用擔心會出現解釋不清楚的
情況。
而蘇澤這么做,也是為了確保這么早的萬無一失,誰都不知道會不會發生什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