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溫姨娘就算心里再不愿承認時安夏比女兒長得美,也不能忽略對方是侯府嫡出。
光這個身份,就得把她女兒擠出圈去。她一定要幫女兒掃清道路,到時候,想要拿捏唐氏簡直輕而易舉。
一個清譽有損的女子,就算再美又能如何?
這么想著,她心里才算舒坦了些,連帶身上的傷也沒那么疼了。
劉媽媽聽得樂瞇了眼,“還是姨娘有辦法。”
“跟老娘斗!小浪蹄子還嫩了點!”溫姨娘唇角逸出一絲惡意,“看她還怎么擋我柔兒的路!”
當天晚上,不知從哪兒傳出消息,說有個侯府大小姐,小時候走失了,在外流浪許多年,后來被找回來養在府中。
誰知這大小姐不安分得很,嫌棄侯府規矩森嚴,沒有外面的花花世界好玩,就把以前認識的男人帶回家,喬裝成府衛養著。
時安夏聽到這些謠的時候,正在桌前寫字。
她謄抄的是當朝一個大儒黃萬千的大作。
黃萬千是比方瑜初更有名望的存在。這么說吧,如果黃萬千不退隱,方瑜初就不可能成為當今皇上的啟蒙恩師。
她只有請得黃萬千來掛名族學堂的教諭,才能引得方瑜初出山。她要把兩大泰山北斗的存在搬進她的族學堂。
落下最后一筆,時安夏將毛筆放在玉質筆擱上,又用清水凈了手,才在繡墩上坐下,“謠就是謠,不用理會。”
曾媽媽一聽,急了,“姑娘,這會影響您議嫁的!”
時安夏娓娓一笑,“不要緊。謠并沒有指明是哪家小姐。若是這般跳出去澄清,才是坐實了本姑娘就是那個小姐。”
“可也不能任由這股風到處刮啊,京城權貴圈兒就這么大點兒。”
時安夏安撫地看了一眼屋里焦急的婆子丫環們,“我知你們是為我考慮著想,放心吧,我心里有數。”
她心里的確有數。
清譽名聲對一個女子而,是十分重要的。她母親唐楚君便是被這種無形的東西所累,才不得不嫁了一個自己不愛的人。
上一世,溫姨娘用同樣手段,拿她在外流浪造謠生事,但最后也沒有達到將她拖入泥潭的目的。
一方面是在她的籌謀之下,和晉王蕭晟彼此一見鐘情,互相惦記,到了晉王殿下非她不可的地步。
皇太后疼惜孫兒,遂出手干預。
另一方面,時老夫人為了侯府前程,也是力壓謠。
所以最后時安夏雖然不是晉王妃,卻也成了晉王側妃。
再后來,她在王府中,在深宮里,也一次又一次被人拿她曾在外流浪來造謠生事,毀她清譽。
可以說,時安夏前世的一生都在謠中度過,沒有一刻消停。
她曾被前朝大臣聯名上書廢后,也曾被榮光帝步步逼問,更被人寫成段子在坊間茶舍里嘲笑輕賤。
可又怎樣?
她也是徹夜不眠代替皇上處理奏折的景德皇后,是為了山河社稷御駕親征的惠正皇太后,是高僧寂元大師嘴里那個“挽江山社稷于懸崖,救萬千百姓于水火”的有大功德之人。
所以今兒這點子謠,對她來說真就不值一提。
況且她根本沒想過要嫁什么高門大戶,就更不必在意虛名清譽。
婆子丫環們瞧著自家小姐那雙深潭般的眼,莫名就心定了,焦慮也齊齊散去。
時安夏此時操心的是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