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王廣平和王全吃過早飯便不約而同地來到葉家,找葉老三一起去研究怎么修水車。
離秋收只有半個月了,這如今可是王廣平心里頭惦記的頭等大事。
如今村里人光是挑水澆地就已經累得精疲力盡。
可不澆能行么?
土都干得裂縫,像小孩嗷嗷待哺的嘴似的。
苞米若是不澆,最多就是灌漿灌得少一些。
可晚花生若是不澆就會落果,到時候損失可就大了。
榕溪村這邊種花生的人家很多,村里就有自己的油坊。
壓出花生油來送到京城去賣錢,收入能占到每戶全年收入的五六成之多,任誰也不敢怠慢。
所以大家即便累得要死,也還是要挑水澆地。
可最后半個月若還是這樣,誰還有力氣忙秋收?
萬一到時候老天不開眼,突然下一場大雨。
到時候沒力氣搶收的話,這一年的辛苦都得打了水漂。
一想到這些,王廣平天天愁得連覺都睡不好。
好不容易逮著個說自己會修水車的,他可必須得盯緊了!
王全以前是做村長的,每年也要操心這些個事兒,自然跟王廣平想法差不多。
兩個人在大門口遇到,相視一笑,便一起邁步進了門。
葉家人此時正在吃早飯,見二人來了,葉老大忙起身招呼道:“村長,王全叔,來吃點兒啊!”
“不了不了,在家吃過了。”王廣平說完便看向葉老三。
王全更是干脆直接催促道:“快點吃,大男人吃個飯怎么還磨磨唧唧的。”
葉老三在兩個人的緊盯之下,匆忙喝完手里這碗粥,都沒來得及再吃個餅子就跟著二人出門了。
葉老太太見狀只能嘆氣,家里如今一件家具都沒有,早飯都是各自端著碗找地兒蹲著吃的。
若是只靠葉老三自己,想把一大家子人用的家具都做出來得到啥時候?
更別說現在人都被拉走了,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把那個水車給修好呢!
“老大。”葉老太太打定主意道,“我尋思了一下,一家子人等老三做家具也不太現實。
“不如今天你跟老二進城轉轉,看看縣城有沒有舊貨鋪,買些二手的桌子柜子回來,不然家里啥都沒有,這日子也沒法過啊!”
“行,那我倆去看看。”葉老大原本還打算今天上山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打到什么獵物。
但是聽葉老太太這樣說,知道這事兒更要緊,于是他一口答應下來。
一聽說要去買家具,幾個媳婦的眼里頓時都亮了起來。
屋里除了炕啥都沒有,誰都覺得不方便。
可男人們哪里會挑什么家具,他們最多只會看結不結實,根本分不出美丑來。
葉老太太一看這情況,干脆直接道:“正好有個事兒跟你們說,之前老大挖回來的冬麻賣了二十八兩二錢銀子。
“我原本說讓他自個兒收著,但他不要,說是大家一起上山挖回來的,留著給家里添置東西用。”
葉老太太之所以要說這話,便是說給其他三個媳婦聽的。
錢如今雖然已經在她手里了,但是來歷和是誰的功勞,還是必須要跟所有人講清楚的。
家里四個兒子,如今又都成了家,為了大家庭能夠和睦,葉老太太知道自己必須要一碗水端平才能盡可能地減少矛盾。
除了郭氏之外,其他人聽了這話,都朝葉老大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只有郭氏兩眼放光地在心里盤算,原來天麻這么值錢。
回頭就讓葉老四上山找天麻去!
要是葉老四自己挖回來的,賣了錢肯定就不用交給葉老太太了。
葉老太太回屋,用腰帶上拴的鑰匙打開了自己裝錢的匣子,數出來十二兩銀子。
她鎖好匣子,重新回到堂屋,當著全家人的面把銀子交給葉老大道:“這次添置家當,也不是我一個人的事兒,干脆你們今天一起進城。
“每家二兩銀子,想買啥自己買,花不完的歸你們自個兒,花超了的自己往里添。
“剩下四兩銀子,老大,你們兩口子合計著用,看家里需要的什么桌椅板凳,柜子架子,還有水缸什么過日子必備的東西,該買就買。”
“行,娘,您放心吧,我們不會亂花錢的。”
這樣一來,出門的人就一下子增加了許多。
孩子們一聽說要進城,也都眼巴巴地看過來。
葉三嫂直接對自家兩個兒子道:“不行,你們走不動那么遠,車還要留著拉家具,這次不能帶你倆去!”
葉二嫂則只需要對葉昌兆道:“聽見你三嬸兒說的話沒?你老實在家待著!
“昌瑞,你是大哥,你好生帶著弟弟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