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幾位地仙,運轉水法,就能夠降下一場場甘霖,而那位君主,原本其實與水龍宗南宗邵敬芝的一位嫡傳,是有些關系的,不一樣喊不動了"
濟瀆橫貫北俱蘆洲東西兩端,曾有三座大瀆祠廟,鄰近春露圃的下祠早已破碎,上祠被崇玄署楊氏掌握,而中祠,名義上是被水龍宗煉化為祖師堂,事實上真正的主人,還是香火水正李源。
陳靈均握緊手中行山杖,沉聲道:"我不管這些,走江不成,我家老爺至多罵我幾句,可如果這次昧著良心,見死不救,以后我就算走江成功,一樣沒臉回家。"
陳靈均開始喃喃低語,似乎在為自己壯膽,"要是給老爺知道了,我就算有臉賴著不走,也不成的。我那老爺的脾氣,我最清楚。反正真要因為此事,惹惱了大源王朝和崇玄署楊氏,大不了我就回了落魄山,討老爺幾句罵,算個屁。"
李源疑惑道:"陳平安為了你走江一事,籌劃得如此周密仔細,結果你就這么半途而廢,都還沒正式走江,就灰溜溜返回家鄉,到時候他真是只罵你幾句"
陳靈均嘿嘿笑道:"說不定還要夸我幾句。"
李源神色凝重起來,說道:"兄弟,別怪我給你潑冷水,先與你說些老黃歷的事情,你知道了,想清楚了,再做決定,布雨一事,遠古真龍就有無數鮮血淋漓的前車之鑒,一個不慎,就會被拘押到斬龍臺上,輕則抽筋剝皮,重則砍掉龍爪,拘押元神受那酷刑百年千年,再被貶謫為人間的江河小神,甚至還有那領斬刑的可憐蟲,剁掉頭顱,直接拋尸投水。此國干旱,并非人禍,是受劫難,你又無本地神靈的山水譜牒身份,一旦強行干涉,就會沾染因果極重,哪怕崇玄署對你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可對你以后的走江,大有影響,只會天劫更重,試想一下,化龍之前,你就敢以蛟龍之屬的小小水族之身,擅改天數,給你走了江化了龍,豈不是只會更加肆無忌憚老天爺不拾掇你拾掇誰"
陳靈均病懨懨道:"別勸我了,我現在怕得要死,你這兄弟當得不仗義,明知道我不會改變注意,還這么嚇唬我。"
李源嘆了口氣,"行吧行吧,只會有福同享的兄弟不是真兄弟,得看敢不敢有難同當,走,我這未來龍亭侯,帶你去見一見那位未來的濟瀆靈源公!只要她肯點這個頭,此事就算被崇玄署楊氏神仙們記恨在心,問題還是不大。至于水龍宗那邊,孫結和邵敬芝,我這小小水正還是能夠擺平的。"
陳靈均大喜,然后好奇問道:"未來的濟瀆靈源公誰啊我要不要準備一份見面禮"
真要能夠辦成此事,就算讓他交出一只龍王簍,也忍了!
李源嬉笑道:"就是南薰水殿內,那位被你夸得花枝亂顫的沈霖姐姐嘛。"
花枝亂顫當然是李源信口開河,陳靈均一口一口沈霖姐姐真好看,倒是千真萬確。
陳靈均不敢置信,看了眼腳下大地,"你莫要誆我,這一來一回……"
陳靈均沉默片刻,繼續道:"可能就會死好多人的。"
李源收斂笑意,說道:"既然有了決定,那咱們就兄弟齊心,我借你一塊玉牌,可用水法,裝下尋常一整條江水正神的轄境之水,你只管直接去濟瀆搬水,我則直接去南薰水殿找那沈霖,與她討要一封靈源公旨意,她即將升任大瀆靈源公,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因為書院和大源崇玄署都已經得知消息,心領神會了,唯獨我這龍亭侯,還小有變數,如今至多還是只能在水龍宗祖師堂擺擺譜。"
李源將一枚"三尺甘霖"交給陳靈均,先行御風遠游,返回龍宮洞天。
陳靈均手持玉牌,去往濟瀆大水畔的僻靜處,偷偷躍入水中,開始以本命水法,將瀆水悄悄裝入玉牌。
李源先去了趟水龍宗祖師堂,告知他此次親自搬水行雨,水龍宗與崇玄署直說便是,宗主孫結笑著點頭。
李源瞪大眼睛,"他娘的,你還真直說啊就不怕我被楊老神仙找上門來活活砍死"
孫結笑道:"崇玄署云霄宮再強勢,還真不敢如此行事。"
李源揉了揉下巴,"也對,我與火龍真人都是勾肩搭背的好兄弟,一個個小小崇玄署算什么,敢砍我,我就去趴地峰抱火龍真人的大腿哭去。"
李源隨后匆忙趕到了南薰水殿,拜訪即將成為自己上司的水神娘娘沈霖,有求于人,難免有些扭捏,不曾想沈霖直接給出一道法旨,鈐印了"靈源公"法印,交給李源,還問是否需要她幫忙搬水。
李源手持法旨卷軸,震驚道:"沈霖,你升任靈源公在即,就不怕橫生枝節,與大源王朝和崇玄署楊氏惡了關系"
他那兄弟陳靈均是個心比天大的,一聽說水神娘娘與自家老爺是舊識,加上李源也確實給了些不該有的暗示,比如擠眉弄眼說了句你懂的,那南薰水殿女主人的姿容、氣度,都是極好極好的,自古水仙之流,最是愛慕讀書人,你家老爺又是個年輕有為的俊哥兒,李源伸出兩根拇指,輕輕觸碰,所以陳靈均當時就信以為真了,摟著李源的肩膀,說我懂我懂,走走走,我去瞅瞅我家老爺的小夫人到底怎么個模樣。
到了南薰水殿,陳靈均果真半點不把自己當外人,加上當時又不知沈霖注定會是大瀆靈源公,所以與那水神娘娘十分不見外。按照道理,性情賢淑的沈霖,對陳靈均這條別洲水蛇的觀感,差不到哪里去,卻也絕對好不到哪里去。如果陳靈均不是個青衣小童,估計南薰水殿以后就不會對陳靈均開門了。在當時李源看來,沒關系,反正有自己在龍宮洞天,兄弟陳靈均哪里需要計較沈霖一個娘們的喜歡不喜歡。
這會兒沈霖微笑反問道:"不是那大源王朝和崇玄署,擔心會不會與我惡了關系嗎"
李源豎起大拇指,"巾幗不讓須眉!這話說得讓我服氣!"
等到李源離開龍宮洞天,陳靈均已經現出真身,攜帶玉牌,開始行云布雨。
千里山河,毫無征兆地烏云密布,然后驟降甘霖。
不少見此異象御風趕來的當地練氣士,都紛紛對那條云中青蛇,作揖致謝。
李源發現陳靈均對于行云布雨一事,似乎十分生疏,便出手幫忙梳理云海雨幕。
一個時辰之后,李源坐在一片云上,陳靈均恢復人身,來到李源身邊,后仰倒下,疲憊不堪,仍是與李源道了一聲謝。
沉默許久。
李源看著被一場滂沱大雨潤澤的人間山河,撫掌而笑,"大旱河草黃,飛鳥苦熱死,魚子化飛蝗,水廟土生煙,小龍蜿蜒出,背負青碧霄,洗去千里赤……"
陳靈均已經坐起身,舉目遠眺大地,怔怔出神。
他一直就是這么個人,喜歡嘴上硬氣語,做事也從來沒分沒寸,所以做成了布雨一事,開心是當然的,不會有任何后悔。可將來沿著濟瀆走江一事,因此受阻于大源王朝,或是在春露圃那邊增加大道劫數,導致最后走江不成,也讓陳靈均擔心,不知道如何面對朱斂,還怎么與裴錢和暖樹、米粒她們吹噓自己就像朱斂所說,只差沒把吃飯、拉屎的地方一一標注出來了,這要是還無法走江化龍,他陳靈均就可以投水自盡,淹死自己好了。
所以陳靈均只希望一件事,要是那個天底下最老好人的老爺,在自己回落魄山之前,就已經返鄉,就好了。
有老爺在落魄山上,到底能讓人安心些,做錯了,大不了被他罵幾句,萬一做對了,年輕老爺的笑臉,也是有的。
何況陳靈均還惦念著老爺的那份家底呢,就自家老爺那脾氣,蛇膽石肯定還是有幾顆的。他陳靈均用不著蛇膽石,但是暖樹那個笨丫頭,以及棋墩山那條黑蛇,黃湖山那條大蟒,都仍是需要的。老爺小氣起來不是人,可大方起來更不是人啊。
陳靈均一個蹦跳起身,得繼續趕路了。
李源說道:"沈霖那道法旨,還有我那玉牌,你都先帶在身上,萬一有大源王朝不長眼的東西攔路,你就拿出來。下次走江來此,再還不遲。"
陳靈均猶豫了一下,還是點頭。
沒辦法,陳靈均這會兒就已經害怕那崇玄署,突然冒出一個仙風道骨的老道士,然后一巴掌拍死自己了。
陳靈均決定先找個法子,給自己壯膽壯行,不然有點腿軟,走不動路啊。
想了半天,與那李源問道:"你是不曉得我家老爺,那可是天下有數的武學大宗師,我與老爺學了些許皮毛,耍給你瞧瞧,省得你以為我吹牛。"
李源舉起手,"別,算兄弟求你了,我怕辣眼睛。"
不曾想陳靈均已經開始抖摟起來,一個金雞獨立,然后雙臂擰轉向后,身體前傾,問道:"我這一手大鵬展翅,如何!"
李源沒好氣道:"眼已瞎。"
陳靈均哈哈大笑,背好竹箱,手持行山杖,飄然遠去。
李源盤腿而坐,沒有轉頭,冷笑道:"崇玄署小天君來得這么快怎的,要找我兄弟的麻煩。你要是敢對陳靈均出手,就別怪我水淹崇玄署了。"
一位年紀輕輕的黑衣書生手持折扇,抬腳走上白云,腰間系掛有一只黃綾小袋子,云霓光彩流溢而出,十分扎眼。
此人坐在李源一旁,以合攏折扇輕輕敲擊手心,微笑道:"李水正想多了,我楊木茂,與那陳好人,那是天下少有的患難之交。只可惜鬼蜮谷一別,至今再無重逢,甚是想念好人兄啊。"
李源疑惑道:"陳好人,好人兄是那陳平安"
書生恍然道:"我與陳好人是平輩兄弟,李水正又與陳靈均是結拜兄弟,哎呦,我豈不是白白高出李水正一個輩分了"
李源笑呵呵道:"小天君開心就好。"
書生說道:"雨龍擺尾黑云間,背負青天擁霄碧。"
李源怒道:"咋的,斗詩!"
書生笑道:"與李水正斗詩,還不如去看陳靈均打拳。"
與那陳好人勾心斗角,才最有意思。
李源突然幸災樂禍道:"小天君,你這次年輕十人,名次還是墊底啊。"
書生點頭道:"墊底好,有盼頭。"
北俱蘆洲出自瓊林宗的一份山水邸報,不但選出了年輕十人,還選出了鄰居寶瓶洲的年輕十人,只是北俱蘆洲山上修士,對于后者不感興趣。
齊景龍因為成為了太徽劍宗的新任宗主,自然不在最新十人之列。不然太不把一座劍宗當回事了。瓊林宗擔心砥礪山附近的山頭,會被太徽劍宗的劍修削成平地。
老面孔居多,依舊雷打不動第一人的林素,
野修黃希,武夫繡娘,這對砥礪山差點分出生死的老冤家,依舊上榜了。
已經是遠游境瓶頸的楊進山,崇玄署小天君楊凝性,水經山仙子盧穗。
其余兩人,都是眾望所歸,唯獨一個女子,讓人猜測不已,是橫空出世的獅子峰嫡傳弟子,李柳。
至于那個被賀小涼重傷的徐鉉,其實上榜不難,但是瓊林宗不敢將其入評,畢竟徐鉉如今已經淪為整個北俱蘆洲的笑柄。
至于那寶瓶洲,除了年輕十人,又列有候補十人,一大堆,估計會讓北俱蘆洲修士看得犯困。
什么馬苦玄,觀湖書院大君子,神誥宗昔年的金童玉女之一,云林姜氏庶子姜韞,朱熒王朝一個夢游中岳的少年,神人相授,得了一把劍仙遺物,破境一事,勢如破竹……
書生嘖嘖笑道:"竟然沒有好人兄,瓊林宗這份邸報,實在讓我太失望了。"
李源有些摸不著頭腦,陳平安到底怎么招惹上這個小天君的。就陳平安那傻乎乎的爛好人脾氣,該不會已經吃過大虧吧
書生說道:"我要看好戲去了,就不陪李水正曬太陽了。去見一見那位魏劍仙的風采。"
李源說道:"崇玄署到底怎么個意思"
書生笑道:"我是楊木茂,如何曉得崇玄署的想法。"
李源怒道:"你賤不賤好好一個小天君,怎么變成了這個鳥樣!"
書生大笑一聲,御風遠游。
真正能夠入得北俱蘆洲眼的"年輕一輩",其實就兩人,大驪十境武夫宋長鏡,風雪廟劍仙魏晉,確實年輕,因為都是五十歲左右。對于山上修道之人而,以兩人如今的境界而論,可謂年輕得令人發指了。
一位是大驪宋氏"太上皇"一般的存在,一位已是實打實的劍仙,再丟入年輕十人之列,確實太不合適。
瓊林宗倒是不怕一位寶瓶洲的玉璞境劍修,但是魏晉游歷過劍氣長城,在那邊駐守多年,想必與太徽劍宗宗主齊景龍、掌律老祖黃童,浮萍劍湖酈采,那就都不會陌生了。這種香火情,不是酒桌上的推杯換盞能夠贏得的。
況且在北俱蘆洲修士眼中,天下劍仙,只分兩種,去過劍氣長城的豪杰,沒去過劍氣長城的窩囊廢。
哪怕是那個身為北地第一人的大劍仙白裳,私底下,一樣會被北俱蘆洲修士暗暗嘲諷。
所以對于風雪廟劍仙魏晉,哪怕是毫無關系的瓊林宗,依舊愿意敬重幾分。
至于魏晉是如何回報這份敬意的,更是十分北俱蘆洲了。
跨洲問劍天君謝實。
————
一位女子在桐葉洲北部悄然登岸,在桐葉宗找到了在一處水邊結茅修行的外鄉劍仙,左右。
如今北俱蘆洲的所有宗字頭仙家,玉圭宗,扶乩宗,太平山在內,都在大興土木,桐葉宗也不例外。
她見到左右之后,自稱長命,來自牢獄,以后會在落魄山修行。
左右聽過了她關于小師弟的那些講述,只是點頭,然后說了兩個字:"很好。"
長命欲又止。
左右站在水邊,"等到此處事了,我去接回小師弟。"
長命面有苦色,果然果然,被隱官大人料中了,只得小聲說道:"主人與我說過,如果萬一前輩有此想法,就希望前輩……"
左右擺擺手,道:"誰是師兄誰是師弟沒個規矩。"
長命啞口無。
左右記起一事,趁著當下猶有一點閑暇功夫,說道:"我去趟埋河,就不送你了。"
左右直接御劍遠去。
長命對此也無可奈何,離開桐葉宗,去往寶瓶洲。
夜幕中,大泉王朝蜃景城內,姜尚真正在與那位曹州夫人相談甚歡,她賞月色,姜尚真賞絕色。
這位一本牡丹出身的曹州夫人,真是名副其實的國色天香。今夜不虛此行。
極高處,如有雷震。
姜尚真凝神望去,是那劍仙路過,大笑起身,與曹州夫人告罪一聲,御風化虹而去,視蜃景城護城大陣若無物。
那位曹州夫人半晌沒回過神,這個談吐風雅的窮酸書生,不是說自己是一位進京趕考的士子嗎只因為囊中羞澀,只能厚顏借住道觀
片刻之后,被一劍劈到地面的姜尚真,悻悻然抖落塵土,偷偷返回蜃景城,重回道觀,與曹州夫人賠罪不已。
曹州夫人眼神幽怨,手捧心口,"你到底是誰"
男人舉杯,輕聲笑道:"我不問夫人,是不是天上客謫落人世間,夫人卻要問我姓名,豈不是讓我這凡夫俗子愈發俗氣了"
曹州夫人哀嘆一聲,揮袖道:"去去去,沒有一句正經語,不敢與你吃酒了。"
姜尚真站起身,作揖離去,只是將那行山杖落在了酒席間。曹州夫人倒也沒提醒。
一道劍光落在埋河畔的碧游宮之前,與那女鬼門房說道:"與你家水神娘娘通報一聲……"
不等左右說完,正吃著一碗鱔魚面的埋河水神娘娘,早已察覺到一位劍仙的突兀登門,因為擔心自家門房是鬼物出身,一個不小心就劍仙嫌棄礙眼,而被剁死,她只得縮地山河,瞬間來到大門口,腮幫鼓鼓,含糊不清,罵罵咧咧跨過府邸大門,劍仙了不起啊,他娘的大半夜打攪吃宵夜……見到了那個長得不咋的的男子,她打了個飽嗝,然后大聲問道:"做啥子"
左右笑道:"我叫左右,是陳平安的師兄。"
埋河水神娘娘先是呆若木雞,然后兩眼放光,一巴掌拍在自己臉上,真不是做夢!
他娘的文圣老爺的弟子,真是一個比一個英俊啊!
————
寶瓶洲中部的大瀆之畔。
崔東山正在翻看一本書。
柳清風在一旁吃著顆略顯冷硬的粽子,細嚼慢咽。
崔東山合上書,將那本新鮮出爐、大肆版刻的書籍,遞給柳清風,"借你瞧瞧。"
柳清風接過書籍,一邊吃著粽子一邊翻書,起先看書翻頁極快,序文實在是行文平平,粽子倒是吃得依舊很慢。
柳清風似乎看到精彩處,笑了起來,翻書慢了些,是講一對好朋友山水故事,年齡不算懸殊,差了七八歲。都是陋巷貧寒出身,年紀小的那個,最后去了一處名為罄竹湖的地方,反而率先走上修道之路。而一條巷子、年紀更大的少年,離鄉之時,還是個剛剛學拳的武夫。一個名叫顧懺,一個名為陳憑案。顧懺小小年紀,到了野修如云的罄竹湖,就強擄了許多妙齡女子,擔任自家府邸的開襟小娘,要送給那個視為兄長的陳憑案,后者則是罄竹湖十友之首。
大致故事,分為兩條線,齊頭并進,顧懺在書簡湖當混世魔王,陳憑案則獨自一人,離鄉游歷山水。最終兩人重逢,已經是武學宗師的年輕人,救下了濫殺無辜的顧懺,最后給出了些世俗金銀,裝模作樣,潦草舉辦了幾場法事,試圖堵住悠悠之口。做完之后,年輕武夫就立即悄然離開,顧懺更是從此隱姓埋名,消失無蹤。
最后還是一座仙家宗門,聯手一支駐守鐵騎,收拾殘局,為那些枉死之人,舉辦周天大醮和水陸道場。
崔東山笑問道:"看完之后,觀感如何"
柳清風反問道:"最初撰寫此書、版刻此書的兩撥人,下場如何"
崔東山說道:"非死即傷。"
柳清風點頭道:"分寸拿捏得還算不錯,若是趕盡殺絕,太過斬草除根,就當山上山下的看客們是傻子了。既然那位飽讀詩書的年輕武夫,還算有些良知,并且喜好沽名釣譽,自然不會如此暴虐行事,換成是我在幕后謀劃此事,還要讓那顧懺行兇,然后陳憑案現身攔阻前者,只是不小心露出了馬腳,被僥幸生還之人,認出了他的身份。如此一來,就合情合理了。"
"不是合情合理,是合乎脈絡。"
"在山水邸報上,最早推薦此書的仙家山頭,是哪座"
崔東山笑道:"是個不入流的山上小門派,專門吃這碗飯的,已經腳底抹油跑路了,當然也有可能被殺人滅口,做得比較隱蔽,暫時查不出來。說實話,我其實懶得去查。"
柳清風感慨道:"話說回來,這本書最前邊的篇幅,短短數千字,寫得真是樸實動人。好些個民間疾苦,盡在筆端。山上仙師,還有讀書人,確實都該用心讀一讀。"
各種鄉俗,娓娓道來,田壟守夜爭水,少年上山砍柴燒炭,背簍下山,與市井富家翁在門口討價還價,被后者呵斥退下臺階,少年接過那串銅錢之時,手心多老繭。
隆冬苦寒時節,少年上山采藥掙錢,雙手凍瘡開裂,采藥之時,小心翼翼,免得沾染血跡,賣給山下藥鋪之時,賤了價錢。
描寫這些,往往不過寥寥數語,就讓人讀到開篇文字,就對少年心生憐憫,其中又有一些奇絕文字,更是足可讓男子心領神會,例如書中描寫那小鎮風俗"滯穗",是說那鄉野麥熟之時,孤兒寡母便可以在割麥村夫之后,拾取殘剩麥子,哪怕不是自家麥田,農家也不會驅趕,而割麥的青壯村夫,也都不會回顧,極具古禮古風。
妙處在書上一句,少年為寡婦幫忙,偶一抬頭,見那婦人蹲在地上的身影,便紅了臉,趕緊低頭,又轉頭看了眼旁處飽滿的麥穗。
這一抬頭,一低頭,一轉頭,便將一位勞苦少年既淳樸、卻懵懂且復雜的心思情思,只一句,便寫活了。
開篇之后的故事,估計無論是落魄文士,還是江湖中人,或是山上修士,都會喜歡看。因為除了顧懺在罄竹湖的肆無忌憚,大殺四方,更寫了那少年的此后奇遇連連,一連串大大小小的際遇,環環相扣,卻不顯突兀,深山之中拾得一部老舊拳譜,
出門游歷,偶遇世外高人,拳法小成之后,又誤入仙家府邸,學得一門上乘術法,出拳殺人,處處占據大義,便是跋山涉水,遇見妖魔鬼怪,皆是出拳果決,酣暢淋漓,大有意氣風發的少年豪杰氣概。
與不少山神水仙更是一見投緣,其中又有與那些紅顏知己在江湖上的萍水相逢,與那嬌憨狐魅的兩廂情愿,為了幫助一位美艷女鬼沉冤昭雪,大鬧城隍閣等等,也寫得極為別致動人。好一個憐香惜玉的少年有情郎。
關鍵是還將那少年游俠兒一路山水游歷的勤勉好學,筆墨頗多。在這之后,才是罄竹湖的那場重頭戲了。險象環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終于成功從山澤野修手中救下已犯眾怒的顧懺,在這期間,年輕武夫機智百出,又有仙家術法傍身,因禍得福,機緣所得一枚養劍葫,更有兩位仙子暗中幫忙照拂,甚至不惜與師門反目,足可讓翻書的看客們大呼過癮。
柳清風突然意識到手中還拿著小半粽子,囫圇吃下。
罄竹湖,書簡湖。罄竹難書。
顧懺,懺悔之懺。諧音顧璨。
陳憑案。當然更是諧音陳平安。
書的末尾寫到"只見那年輕游俠兒,回望一眼罄竹湖,只覺得問心無愧了,卻又難免良心不安,扯了扯身上那好似儒衫的青衣襟領,竟是久久無,百感交集之下,只得痛飲一口酒,便失魂落魄,就此遠去。"
好一個落魄遠去,堪稱絕妙。
至于那位年輕游俠是就此返鄉,還是繼續遠游江湖,書上沒寫。
柳清風輕輕拍打著那本合上的書籍,突然問道:"若是陳平安有機會翻看此書,會如何"
崔東山想了想,說道:"讀到好文字好詩句,說不定還要摘抄筆錄。看完之后,估計只會覺得那個陳憑案太可笑,太不聰明謹慎,哪里像他了。恨不得替那位捉刀客修改一番。"
柳清風又問,"如果能夠親眼見到那個寫書人"
崔東山搖頭道:"以前我知道答案,如今不確定了。"
柳清風難得打破砂鍋問到底一回,"是以前會一拳打殺,如今見過了世間真正大事,則未必。還是以前未必,如今一拳打殺"
崔東山后仰倒去,嬉皮笑臉道:"天曉得唉。"
柳清風將書籍還給崔東山,微笑道:"看完書,吃飽飯,做讀書人該做的事情,才是讀書人。"
崔東山卻在笑過之后,開始在柳清風一旁滾來滾去。
柳清風無奈道:"以崔先生的手段,徹底禁絕此書,不難吧"
崔東山只是在地上撒潑打滾,大袖亂拍,塵土飛揚。
柳清風揉了揉額頭。
崔東山坐起身,雙手籠袖,耷拉著腦袋,"其實我半點不生氣,就是有些……"
柳清風補上一句,"失望。"
崔東山搖搖頭,"錯了。恰恰相反。"
崔東山抬起一手,雙指并攏,輕輕舉起,"愿為夜幕暗室的一粒燈火,照徹萬里塵埃千百年。"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