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銘第一時間將這個消息通報給袁瀚海,但袁瀚海并沒有對此做出評價。
雷聲大,雨點小的事太多了。
聯(lián)合調查組的級別是挺高,可能不能查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和級別沒有必然聯(lián)系。
京海集團需要的,是一個明確的,能夠讓人信服的結果,在這個結果出來之前,袁瀚海只能觀望。
聯(lián)合調查不知道什么時候結束,袁瀚海也不可能在一直在青山等著。
畢竟,京海集團還有很多事需要處理。
第二天,袁瀚海便帶領著團隊返回京城。
一直在頤和大酒店蹲守的丹霞市政府辦主任郭和平看得一臉懵。
按照他的理解,哪怕京海集團和青山,簽不了正式的投資協(xié)議,也會簽一個投資意向書,為之后的合作做鋪墊。
可袁瀚海就這么悄無聲息地走了,青山方面甚至沒有派出一個重量級的人物相送。
由此可見,雙方的合作,肯定是出了問題,而且是不小的問題。
京海集團都撤了,郭和平留在頤和大酒店也就沒什么意義了,他馬上帶著人返回丹霞,并向市長石宏熙進行匯報。
石宏熙是昨天晚上回到丹霞的。
原本,他是想一一拜訪江北大學的領導班子成員,為丹霞爭取更多新校區(qū)的選票,可就在昨天下午,市委書記劉才良給他打電話,告知他,昌順已經(jīng)重新加入了爭奪江北大學新校區(qū)的隊伍。
這次,昌順拿出了高新區(qū)的兩千畝土地。
昌順高新區(qū)與主城區(qū)相連,雖然位置算不上核心,但也絕對不差,再加上昌順的城市規(guī)模,城市定位,城市等級,勝利的天平,已經(jīng)徹底倒向了昌順。
不過,真正讓石宏熙徹底放棄的,是另一個電話。
另一個電話來自京城的一位重要領導,這位重要領導姓孫。
這位孫姓領導祖上是從丹霞市中心的孫井邊村搬出去的。
他告訴石宏熙,孫井邊村的孫氏祠堂已經(jīng)有上千年的歷史,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古跡,絕不能把這么重要的文化古跡,淹沒在高樓大廈之中,做城市規(guī)劃時,一定要想好,怎么讓歷史文化與城市發(fā)展共存。
石宏熙就算腦袋有坑,也知道孫姓領導是什么意思。
很明顯,人家是知道了丹霞爭取江北大學新校區(qū),需要拆孫井邊村,但是拆孫井邊村可以,拆孫氏祠堂不行。
單這一項,就斷絕了丹霞爭取江北大學新校區(qū)的道路。
孫氏祠堂位于孫井邊村最中心,不拆孫氏祠堂,還要建江北大學新校區(qū),就意味著要保留孫氏祠堂在江北大學的校園里。
江北大學不會同意,孫氏族人同樣不會同意,當然,京城那位孫姓領導更不會同意。
這注定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市委書記劉才良得知這一情況后,也認命了,孫井邊村地塊,是爭取江北大學新校區(qū)的基礎。
這地塊用不了,后面的事也就不用考慮了。
二人達成一致,放棄江北大學新校區(qū),騰出手的石宏熙,便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京海集團。
石宏熙決定親赴青山,與袁瀚海面談。
但還沒出發(fā),駐守青山的郭和平已經(jīng)回來了,還帶回了好消息。
“京海集團和青山?jīng)]談攏,袁瀚海今天一早帶著人撤了。”
郭和平說道。
“具體因為什么沒談攏?”
石宏熙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