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南人北人的交鋒自古以來南人跟北人就是不同的,北方人豪爽大氣,舉止瀟灑,更多的名門將領木秀于林。南方多才子,學風濃郁,術有專攻,在朝堂中南方學子占有一大半,天下讀書人三分之二出自于南。
武將跟文官本就是互看不順眼的,文官覺得武將粗魯,殺人如同兒戲,武將覺得文官墨跡,一支筆桿子顛倒是非。
兩下里自古就似乎不相容的。
偏生這樣的事情人人心里都明白,可就是沒有一個人說出口,也不過就是還維系著最后的和諧顏面。誰曾想李素寧想來是在南方慣了,這話就脫口而出。北方的這些閨秀們,自小長于京都,對政治的敏感比李素寧這樣南方的姑娘自然是多了很多。
梓錦咄咄逼人,一來是因為一定要阻止李素寧進宮,二來是因為梓錦想著這也許就是能阻住李素寧進宮的一步好棋呢。如果當今圣上知道,李素寧這番論調,只怕也會覺得此女見識淺薄,惟恐得罪朝中諸臣,掀起南方北方再一番口誅筆伐的爭斗,為了這潛在的危險,只怕皇帝在沒有見到李素寧的容貌之前就會為著江山社稷考慮,直接把她剔除了出去。
聞名不如見面,只聞其名也就罷了,不過是心里好奇。若是皇帝真的見到了李素寧這酷似杜清怡的俏臉,就再也沒有人能阻止的了她進宮了。所以梓錦現在就要趕在李素寧見皇帝之前下手。
李素寧不諳政治斗爭,沒想到自己倒是送了這么大的一個把柄在自己手上,若是不好好的利用一番,梓錦覺得好真是挺愧對自己的,也辜負了上天的善意,因此相通了這一節,就立刻發難,獎李素寧逼于絕地。
別人不明白梓錦的意思,但是隔著一堵花墻的葉溟軒卻有些明白了,于是立刻也在墻的另一邊起哄,大說特說南人與北人的不同跟斗爭,務必要引起同仇敵愾,一定要將李素寧進宮的路子給斬斷。
一時間花墻內外的氣氛就義憤多于理智了,這些人都是京都新一代長起來的名門勛貴子弟,而這些南方人已經不止一次上書,指出這些靠祖宗庇佑的勛貴子弟乃是國之蛀蟲,自己不思進取只靠祖上蒙蔭,不遵法紀,為非作歹。
葉溟軒此時故意提起這些事情,自然是引起了大家的不滿。在加上別人沒有看到李素寧的絕世容貌,但是方才梓錦的帕子飄過花墻,雖然被葉溟軒最后收入懷中,但是那驚鴻一瞥的嬌艷還是被人瞧了去。
朦朦朧朧的美感,隔著一層薄紗,就遠比真人真真實實的出現在眾人面前更有you惑力。
此時江南第一美人的名聲,也許已經不如之前那么令人仰望了,所以葉溟軒的挑釁跟梓錦的逼迫,反倒是真的引起了關于北方男方的爭執。
李素寧雖然頗有心機,但是梓錦是貿然發難,再加上她的確是無意中得罪了眾多的京中貴女,所以在場的很多人,就是孫槿華都沒有再繼續幫李素寧。有些事情立場要遠比個人的恩怨重要得多。
梓錦瞧著李素寧凄慘的模樣,心里也有些不忍,但是……總歸是立場不同,這是一場生死博弈,梓錦不能再拿姚葉兩家的安慰開玩笑,雖然有些殘忍,但是想起如果李素寧真的進了宮,為靜謐師太打下根基,那才是更殘忍的事情。
所以梓錦只能繼續咄咄逼迫,活閻王的名聲再一次的在眾人面前展現一番。
李姑娘不說話,是不是也認為自己理屈了梓錦追問,如果你認為自己錯了,就跟我們道個歉,我想在這里的人都是通情達理的,必然也不會揪著不放的,是不是
李素寧長這么大也沒有受過這種委屈,瞧著梓錦說道:姚五姑娘真是一張利嘴,顛倒是非,無所不能,真是令人難望項背。
是嗎這詞可不新鮮了,因為已經有很多人這樣說過我了,李姑娘不妨換一些新鮮的,大家聽著也有趣。至于你說話的真偽,我想這里的每一個人都已經聽得清清楚楚,孰是孰非,自有公論。我姚梓錦從不認為自己是個好脾氣的,在這里很多人多多少少都跟我有過不愉快,我想著這些人說出去的話,大家也會更容易相信幾分。畢竟……是李姑娘自己挑起的戰爭不是嗎
梓錦突然覺得,尋常為人霸道原來也有好處的。就比如今天的情況,如果自己人緣太好,大家出一詞,就難免會令人想到會不會包庇什么的。但是正因為這些人跟梓錦多多少少的都有些恩怨,說出去的話反而更令人相信。
這些勛貴高官之女,本就跟清流文人一派是相悖的,這個時候只要不是腦殘了,斷然不會附和李素寧的話,不然的話就算是回去也會被家里人訓斥一番。
每一個時空都有自己的規矩,每一個階層也有自己的規矩,雖然這些規矩束縛了眾人,但是卻也讓大家的心更是擰在了一起。不然的話,這些靠祖宗蒙蔭的人家,如果各自為戰,早就被文人拿下了,豈能現在還如此猖狂
文人也分流派,高官派與清流派。高官派日常與勛貴之家多有聯姻,互相制肘,因此這就又有了一個質變。
李素寧咬著唇,冷冷的看了梓錦半響,轉身離開了。寡不敵眾,避其鋒芒,李素寧真是一個聰明的人,知道自己落進了梓錦的彀中,就急著脫身,梓錦輕笑一聲,卻沒阻攔。
窮寇莫追,真把李素寧逼急了,還不能真的破釜沉舟,梓錦就又有麻煩了。
這里面最得意的就是李靜姝了,待到李素寧走后,拉著梓錦的手說道:五妹妹,你真是厲害,難怪人家叫你活閻王呢,我真是佩服得緊啊。這些日子我真是憋屈的不得了,你終于為我出口氣了。
梓錦得意地笑道:這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