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山,畢竟不是老八的心腹,只是老十四的跟班罷了,屬于比較邊緣化的小角色了。
玉柱拿恩山開刀,老八就算是沖著佟國維公開支持他的面子,也不會和玉柱較真的。
但是,太子這邊就不同了。玉柱一旦出手,扳倒了內務府總管凌普,太子豈有不恨他之理
不過,玉柱也留了后手,干倒凌普的同時,還要拉阿靈阿下來。
阿靈阿,滿洲鑲黃旗的大貴族,德妃的妹夫,四阿哥胤禛的姨父,鐵桿的八爺黨,現任領侍衛內大臣兼議政大臣,
說白了,玉柱只要對凌普動了手,太子肯定火冒三丈的要反擊。
所以,玉柱決定走鋼絲,同時對阿靈阿下手。
和鎮國公恩山不同,阿靈阿肯定算是八爺黨的骨干核心成員了,參倒了他,真的是剪除了老八的羽翼。
玉柱盤算過,如果老八和太子聯起手干他,他肯定招架不住的。。
如果,單獨進攻老八或是太子的某一方,又會成為康熙的擋箭頭牌,吸收怒火的箭靶子。
左咬老八,右啃太子,看似瘋狂之極,反而是最安全的方式。
邏輯其實很簡單,玉柱再怎么折騰,也不可能當皇帝。而老八,卻是想把太子拱下臺去。
太子拼命的想保住儲君之位,這才是他最大的利益所在。
兩邊都砍, 太子或老八痛過之后, 很容易形成一種錯覺, 利用玉柱繼續砍對方的重要羽翼。
當然了,風險也是巨大的。一旦太子和老八愿意放下成見,一致對付玉柱, 康熙也不見得樂意死保他。
但是,玉柱也是心里有底的, 風險其實并不大。康熙實在頂不住壓力的時候, 玉柱頂多也就是貶個官, 或是革個職罷了。
這個時候,隆科多和慶泰的意義, 就體現出來了。
有這兩個爹幫忙頂著,不管是老八和還是太子,都要掂量一下, 一個大問題。
把隆科多和慶泰得罪死了, 逼入對方的陣營, 后果會怎樣
另外, 玉柱和掌握一旗兵權的五阿哥,關系沒得說, 已經是公認的鐵桿了。掌握半旗兵權的七阿哥,和玉柱的關系,也是格外的親密。
另外, 玉柱還和十二阿哥,也交往甚密。
把這么一大股中立的勢力, 硬逼進對方的陣營之中,真的合適么
老八和太子, 都是典型的政治動物,玉柱正是看懂了康熙、老八和太子之間的微妙平衡, 才敢站在戰略高度上走鋼絲,騙取康熙的信任。
想想看,左砍老八,右剁太子,肯定是只忠于皇帝的純臣嘛!
一般情況下,沒有雄厚家世的所謂純臣,被皇帝利用過之后, 極有可能被推出去當替罪羊。
比如說,武曌利用了周興和來俊臣之后,像扔臭襪子一般,把他們送給了關隴軍事貴族們出氣。
問題是, 玉柱是隆科多最疼的親兒子,老佟家的未來家主,這就意味著,他不可能成為康熙隨意丟棄的替罪羊。
更重要的是,二廢太子之后,老八不僅沒有收斂,反而假借支持老十四為名,帶著異常龐大的八爺黨,力挺老十四當太子,矛頭直接對準了康熙。
嘿嘿,玉柱這么好用的刀,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山陵崩前,皇帝也都是需要的。
玉柱想要騙取皇帝的信任,拿到部分兵權。同時呢,皇帝也很需要玉柱。
這就可以長期合作了!
孫承運到了后,見太子和玉柱站在了一塊兒,壓根就不需要玉柱使眼色,便跑了過來。
給太子行過大禮之后,孫承運馬上就說:"太子爺,玉柱是送雁吉郎,等會子納彩的典禮,用得著他,臣還指望著他給臣下撐面子呢。"
孫承運說的確實是正經事,太子胤礽只得放玉柱走了。
離開了胤礽身邊之后,玉柱暗暗松了口氣,又覺得胤礽其實挺可憐的。
胤礽剛出生,母后就崩逝了,他是貨真價實的由康熙既當爹又當媽,親手拉扯的兒子。
小時候,康熙也是真的心疼胤礽,啥好東西,都由著胤礽先選。
但是,溺愛出逆子,這句差不多算是真理的話,康熙忘了。
以前,那么的寵愛胤礽,如今卻像是防賊一樣的防著他,康熙也怪不得旁人,只能怪他自己沒教育好太子。
養不教,父之過也!
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下,玉柱送了大雁進午門后,就成了旁邊的看客。
孫承運就倒霉了,變成了磕頭機器。他走幾步路,行個古禮,跪下磕三個響頭。再走幾步,再磕頭,周而復始。
專制皇朝時期,禮法森嚴且繁瑣,孫承運的納彩禮,足足折騰了一個半時辰,才算是結束了。
回去的路上,孫承運癱在了玉柱的馬車,哼哼道:"三天后的請期,又要磕無數個響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