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國難財的重點是發財,不是國難。
商人賺錢不需要什么道德底線,也不需要前提條件,只要能發財,任何行業都能干,任何冒險的事都敢做。
北方大旱,對商人來說就是一個絕佳的發財機會。
并州刺史府以四十文一升收購糧食,消息很快傳到了四面八方。
糧商們大多數不認識李欽載這位新上任的刺史,但很多消息隨便一打聽便知道了。
李欽載是當今天子非常器重的臣子,他還是英國公的孫子,同時也被天子封為縣伯,為大唐立過許多功勞,他甚至還把東邊的倭國滅了。
這些消息都是次要的,對糧商們來說,還有個非常重要的消息。
李欽載這次屬于臨危受命,被天子寄予厚望,從長安出發前,國庫已給李欽載撥付了充足的銀錢。
這些撥付給他的銀錢具體多少數目,沒人知道,唯一知道的是,這筆錢財是天子格外賜給李欽載的恩寵。
四十文收購糧食,四文賣給并州百姓,這種完全反常的商業行為證明,李欽載從長安帶來的錢財絕不少,所以他有底氣。
也證明李欽載完全不在乎錢財,他要的是能讓天子眼前一亮的功績,并州能平安度過這次旱災,便是一樁極大的功績。
于是糧商們對李欽載很快有了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
李欽載不差錢,需要功績。
而北方的糧商們恰好需要錢。
天作之合!
并州刺史府以四十文的糧價當眾收購糧食后,消息飛傳出去,三天的時間,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并州四周城池的糧商帶著糧食蜂擁而至,原本低迷壓抑的并州城,一夜之間熱鬧起來。
李欽載千金買馬骨的舉動,終于將糧商們吸引過來了。
一上午的時間,便只見糧商的車隊不停地進入城門,百姓們紛紛圍聚在城門內看熱鬧,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掩藏不住的喜氣。
那位新上任的刺史不愧是天子器重的能臣,不聲不響便讓這么多糧商重新匯聚在并州城內。
久懸于百姓心頭的糧荒,終于解決了。
百姓們看的是熱鬧,但其中不乏清醒理智的人。
這些人的臉上卻并無喜色,反而浮起幾許憂心。
四面八方的糧商確實來了,可……李刺史會付錢嗎四十文一升,簡直是殺豬價,堂堂刺史真的心甘情愿被這些糧商宰了一刀又刀
即便李刺史為了百姓生計愿意被糧商宰,問題是他有錢嗎天子確實給他撥付了國庫銀錢,但那筆銀錢絕對支付不起如此數量的糧價。
…………
并州刺史府。
劉阿四一臉憂色地站在李欽載面前稟報。
糧商的車隊進了城,陸續有十多撥兒,分別從各個不同的城池里趕來的,如今都已住在城里的客棧了……
劉阿四嘆了口氣,道:聽說他們明日要來刺史府拜會五少郎,詢問刺史府何時付錢收糧,五少郎,怎么辦呀,咱們可沒那么多錢。
李欽載懶洋洋地道:急啥,糧食進了并州城,他們還想走
劉阿四吃驚地道:您該不會真打算……搶了他們的糧食吧
李欽載笑了:我一個臭名昭著的紈绔子弟,偶爾干幾件巧取豪奪的事也不是不能理解,對吧遙想咱們當初滅倭國,六千將士在倭國搶了多少東西……
劉阿四苦著臉道:五少郎,那不一樣,敵國境內殺人放火搶掠都是天經地義,可在并州不能搶呀,小人聽說并州有人向長安告狀了,朝堂里許多御史正要聯名參劾您呢。
李欽載嗤笑:參劾什么的就有點可笑了。陛下若真聽那些官的話把我撤了,我跟陛下姓。
劉阿四好心地糾正道:您本就跟陛下姓,您全家都跟陛下姓。
李欽載老臉一黑:阿四,最近有點膨脹啊,要不要我把你調回長安,在我爺爺面前回爐重造一下
劉阿四急忙告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