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山跑死馬,齊玄素早早就看到"鬼關",來到了"鬼關"之前的山路,不過他真正抵達"鬼關"城下,已經是一個時辰之后了。
"鬼關"之所以如此命名,其由來還要追溯到古道門時期。
當時的道門一分為五,姑且以東方道門、西方道門、南方道門、北方道門、中央道門稱之。
東方道門是以李家為首的太平道的前身,南方道門是以張家為首的正一道的前身,北方道門是大玄皇室秦家的前身,中央道門可以看作是全真道的前身。而西方道門便是后來隨著澹臺云遠走西域的道門旁支的前身。
數百年前曾有兩人爭奪西方道門之主的位置。
其中一人是人仙武夫,體內血氣鼎盛堪比荒古巨獸,一餐可食九象,一拳重如九鼎,一喝之下便可以破去法術萬千,堪稱是武夫極致。
另一人是鬼仙方士,一念一世界,以法術造就一方鬼國,其中幻象紛呈,難辨是非真假,拘役無數生靈死魂之后,竟是自成小六道輪回,試圖于自成一界。
最后卻是鬼仙難敵人仙,在人仙親身入鬼國之后,鬼國難以承受沖天血氣而直接崩碎幻滅,那位鬼仙更是遭受鬼國反噬而身死道消。
自此之后,鬼仙的弟子們痛定思痛,決定建造一座真正的人間鬼國,他們叛出閣皂道,自稱"皂閣",占據了北邙山。
北邙山乃是七十二福地之一,排名尚在云錦山之上,本是一處集天地靈秀的寶地,故而有歷代帝王和達官顯貴在此修建陵墓墳冢,皂閣宗占據此地之后,開始了長達百余年的深耕經營,拘役無數生靈死魂,暗暗蟄伏,等待時機。
待到金帳大軍南下,大晉王朝覆滅,天下大亂,殺得尸山血海,皂閣宗借助天時地利人和,終于是建成了人間鬼國,連通九幽,興盛一時。
這便是后來的鬼國洞天,其中自成一方世界,據說大小堪比帝京。
道門曾經兩次傾力攻打鬼國洞天,結果都是道門獲勝,皂閣宗也兩次敗亡。待到玄圣整合五方道門時,徹底滅亡了皂閣宗,恢復閣皂道,連同鬼國洞天一同收入全真道的名下。
兩次大戰之后,當時的鬼國洞天已經是破敗不堪,就好似一座房屋,只剩下柱子房梁和些許斷壁殘垣,四面漏風。洞天內陰氣彌散至整個北邙山,使得北邙山幾乎化作人間鬼蜮。
有人提議徹底毀去此處洞天,不使其繼續侵蝕北邙山。也有人主張保留鬼國洞天,畢竟此地凝聚了前人的才智和心血,若是毀去,未免太過浪費,至于所謂的正邪,全在于如何使用罷了。
玄圣最終決定保留洞天,并且修補此處洞天,不使其陰氣繼續外溢。
這次修補洞天,歷時百年,甚至經歷了好幾代人,就連大掌教都換了三位,才終于修補完成。道門將此處洞天開辟為一處用于存放、試驗、培育、鎮壓各種"造物"的所在,化生堂的一座作坊就位于洞天內部。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鬼國洞天被外力擊破,造成陰氣外泄和"造物"逃脫,那么帶來的嚴重后果要遠勝于當初的措溫布作坊被毀。
故而道門在此地戒備森嚴,在去往鬼國洞天的必經之路上設立了一座關卡,名為"鬼關"。
齊玄素來到"鬼關"城下,只見得一座整體漆黑的關隘位于兩座山峰之間,半山之高,徹底擋住了去路,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城頭和兩側山上配置了各種守城器械和同樣身著漆黑甲胄的靈官,肉眼可見的守備森嚴。
據說此地有一位一品靈官親自坐鎮,戰力固然無法與一品天真道士相比,卻也遠超出普通的二品太乙道士,與參知真人們在伯仲之間。
除此之外,齊玄素還隱約看到在"鬼關"兩側上方的山崖上站著一個巨大的身影,雖然看不清其真容,但齊玄素猜測多半是"造物"之流。
司命真君一直對此地垂涎三尺,打過幾次主意,可每每都是鎩羽而歸。當初古仙們能潛入玉京,是因為玉京守備松懈,畢竟玉京內有太多高人,誰也不覺得古仙敢來玉京撒野,算是燈下黑。可"鬼關"不同,稍有風吹草動,便會立刻全面戒嚴,難以潛入其中。
就算有古仙施展大神通奪舍某人,瞞天過海進了"鬼關",那也只是第一關,其后還有層層設防,想要進入最為核心所在,只有部分一品天真道士和參知真人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