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曲瑛”這個名字從邵溫白嘴里說出來的時侯,蘇雨眠就知道,他肯定察覺到了。
再仔細一想,估計是歐陽聞秋說了什么。
她轉身,笑笑:“嗯,我知道了。”
邵溫白:“?”
“你不好奇是什么嗎?”
蘇雨眠頓了一下,折回來,“是什么?”
男人垂眸。
果然,她不好奇,也不在意。
不過,下一秒,他還是實話實說:“一個燭臺。”
然后指了指茶幾:“就是那個。”
蘇雨眠走過去,配合地打量起來。
是一個白色燭臺,表面讓成了月球的造型,摸起來凹凸不平,還配了個圓形的蠟燭。
邵溫白:“就是這個東西,其他的什么也沒有。”
蘇雨眠笑笑,指了指蠟燭:“晚上回來有時間可以試著點一下,說不定會有驚喜。至于現在——”
她走過去,牽起他往外拽:“該走啦!再不走,就遲到了!”
兩人今天都有課。
不過邵溫白是上課,蘇雨眠是聽課。
沒錯,就是通一門。
邵溫白這學期開了一門物理和生物交叉學科的專業課——
生物物理學。
蘇雨眠,林書墨和苗苗都選了。
“雨眠姐!早!”
苗苗幫她占了座位,“這邊……今天是雜糧煎餅,要嘗嘗嗎?”
她特地讓林書墨帶了4個。
她2,小墨墨1,雨眠姐1,如果雨眠姐不要,那她就3,嘻嘻~
蘇雨眠:“我吃過早餐了,你吃吧。”
“好~”
上課鈴響,一身襯衣西褲的邵溫白走上講臺。
他甚至不用開口,就往那兒一站,教室瞬間安靜下來。
“今天我們學點輕松的——生物物理學發展歷史……”
邵溫白講課沒有教材,因為他的大腦就是教材容器,兼翻譯機。
總是能把復雜的問題,用大家都能聽懂的表達和措辭解釋清楚。
“……17
世紀,d國科學家基歇爾對生物發光的研究,是最古老的生物物理學探索課題……18
世紀,意大利科學家路易吉伽伐尼在青蛙腿的實驗中發現生物電現象……”
“20
“20
世紀
20
年代中期,埃爾溫薛定諤提出了量子過程在生命現象中的概念,并于
1935
年在都柏林期間寫了《生命是什么?》,沒錯,就是‘薛定諤的貓’那個薛定諤。”
嘩——
在一堆專業術語和科學家名字中,突然聽到熟悉的網絡熱梗,眾人瞬間議論開。
“教授,什么是‘薛定諤的貓’?能解釋一下嗎?”
“我查過資料,但看不太懂……”
“勉強看懂了,也轉頭就忘。”
邵溫白沉吟一瞬,走下講臺。
“薛定諤的貓是物理學家埃爾溫·薛定諤在1935年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討論時提出的思想實驗。薛定諤設想:一只貓、一瓶毒藥和一個放射源被放在一個密封的盒子里。如果盒子內的探測器檢測到放射性,那么燒瓶就會被打碎,釋放出毒藥殺死貓。當人們打開盒子時,看到的貓要么活著要么死亡。”
“這個理論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在物理研究領域中存在這樣一種討論,人們對一個粒子所處的狀態進行觀測之前,這個粒子有多種狀態,用物理學的專業術語來說就是多個波函數的疊加,在對粒子狀態觀測結束后,我們會得到一個準確的結果——這個粒子狀態到底是怎么樣的。”
“舉個例子——”
聽到這里,眾人下意識坐直。
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