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她去找祖父鑒別,她又不肯。
這時,嚴教授走進課堂,用鞭子敲敲課桌,課堂上頓時安靜下來。
昨天的考試范寧第一,朱佩第二,劉康第三,下面我念到名字的學生,下課到我那里去接受懲戒,范疆、羅平洲、張倉......
范寧用眼角余光迅速瞥了一眼朱佩,不出自己所料,自己拿到第一,她嘴都快撅上天。
每次都是這個嚴老頭,他的心完全長偏了。朱佩低聲恨道。
其實她的抱怨也沒有錯,嚴教授不太注重書法,書法的分值比較低,所以每次都是范寧拿第一。
但教《孟子》的蔡教授卻比較看重書法,所以在他課上,范寧拿第一的次數(shù)不多,大部分第一都被朱佩奪走。
今天默《論語》三篇,顏淵、子路和憲問,還是老規(guī)矩,錯兩個字我抽手心一鞭,開始吧!
范寧攤開試卷,開始提筆寫字。
他的書法確實進步很快,在兩個月前躍上第一個臺階上,又在月初躍上第二個臺階。
范寧現(xiàn)在的楷書已經(jīng)達到了范仲淹茶童小福的寫字水平,甚至比小福還好一點,當然,比起朱佩還有一定距離。
這小娘子的字確實寫得漂亮,非常有靈性,在整個延英學堂也能排名前三,這是劉院主對她的評價。
范寧開始靜下心默寫,手中筆越寫越快,他的整個身心都沉浸在書法的美感之中。
.........
午飯時,所有學生都在議論這次年考。
下舍生和中舍生考一張試卷,太不合理!
一名學生扯著嗓門嚷道:中舍生學過《詩經(jīng)》,《易經(jīng)》也在學,我們什么都沒有學過,難道只考《論語》和《孟子》嗎
不可能的!
另一名學生道:你沒有聽見今天嚴教授怎么暗示嗎讓我們有時間看看《詩經(jīng)》,各位,年考要考《詩經(jīng)》啊!
飯?zhí)美锞拖裾ㄥ佉粯?格外吵嚷。
劉康對范寧道:這次和中舍生混合考試,確實對我們不公平。
范寧笑問道:聽說中舍生有幾個厲害家伙
劉康點點頭,我們這一屆是公認最差的,而最好的一屆是中舍生下班,那個班有七個厲害角色,號稱‘竹林七賢’,這個七個家伙第一年讀書時,默寫從來都一字不錯,不分上下,只能靠書法來爭第一,聽說好幾家伙五六歲就會寫詩,都是家學深厚。
這時,兩名學生奔進飯?zhí)?大聲道:你們?nèi)ブ猩嵘娘執(zhí)每纯?他們在預測年考成績,已經(jīng)把年考前十名的名單排出來了。
有沒有我們的名字
怎么可能有,他們根本對我們下舍生就不屑一顧!
劉康站起身問道:老五,他們有沒有提到范寧
范寧臉一熱,耳朵豎起了起來。
提到了,他們把范寧排在第六十一名!
飯?zhí)脙?nèi)頓時吵成一團,中舍生上下兩個班正好六十人,把范寧排在六十一名,外之意就是沒有資格和他們競爭。
劉康氣得一巴掌拍在桌上,怒道:范寧,你要好好準備,這幫家伙欺人太甚!
范寧笑了笑,他倒很想領教一下竹林七賢的厲害。
.........
接下來的幾天所有學生都全力以赴,準備年考沖刺,范寧也不例外,每天天不亮起床,除了練字還是練字,直到一更時分才入睡。
對于范寧而,詩詞文賦他什么都不怕,唯一弱點就是書法。
他無法利用先知先覺的優(yōu)勢,只能和這個時代每一個學生一樣,老老實實練字,踏踏實實進步。
轉(zhuǎn)眼到了十二月下旬,距離年考還有兩天。
一直讓學生們困惑的統(tǒng)考原因終于揭曉,還真是全縣統(tǒng)一部署,明年的二月二在縣城舉行神童選拔大賽。
這實際上是大宋童子試的一部分,大宋童子試和科舉同步進行,所有過程都和科舉一樣,只是在發(fā)榜時另頒布童子榜。
像著名的宰相晏殊,十四歲考中童子榜第一,賜同進士出身。
選拔神童進京考試,是各府州縣地方官的職責,納入吏部考評,所以各地官員都非常重視。
雖然都重視,但各地實施方法卻不一樣,大多數(shù)縣直到科舉前夕,才派人去尋找神童,或者令官學推薦神童。
但一些教育發(fā)達的縣卻注重培養(yǎng)神童,尤其江南各地,每屆科舉結(jié)束后,各地就開始著手針對下一屆的科舉,培養(yǎng)新的神童。
吳縣也是如此,選拔并培養(yǎng)神童已是傳統(tǒng)。
大宋規(guī)定童子試資格是十五歲以下,所以這次吳縣神童選拔賽也有年齡規(guī)定,在明年四月前不能超過十二歲。
神童選拔賽每三年舉行一次,完全跟隨著科舉的步驟。
以前都是各學堂直接推薦學生參加神童選拔賽,這里面弊端頗多,被推薦者基本上都是富家子弟,寒門子弟極少、
這一次趙學政進行改革,要求各學堂必須用考試的方法來預選。
所以各學堂的年考就成了資格選拔考試。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