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楓坐下來,翻看著各部呈交上來的奏折。
翻看了幾本,眉頭微皺起來,將手里的折子扔到桌子上。
這些推薦官員的折子,大多都是來自內閣一派。
朝堂六部,三部已經被他們抓在手里,這要是兵部和刑部也被他們的人占據,這朝堂之上,還不成了內閣一家獨大。
林楓斷然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可是,想了想,又有些無奈。
六部之中,吏部負責官員的任免、升降和調動,禮部負責科舉考試,為朝廷選拔后備官員,而這兩部,從上到下,幾乎都是內閣一派的人。
這件事,還真不好辦。
"干爹,魏大人求見。"門外有太監進來,躬身回稟。
"將人帶到議事大廳。"
林楓從案桌后面站起來。
很快,魏賢在小太監的帶領下,來到司禮監的議事大廳里。
"見過林公。"
"魏少傅來的剛好,本公剛才正好在看各部推薦官員的折子,發現,大多都是內閣一派的推薦,難道說,這朝廷,除了內閣一派,就沒有可用的官員了嗎"
林楓的臉色,有些不好看。
當然了,并非是針對魏賢,而是因為朝堂上的亂局。
"林公息怒,內閣一派與寧王爭斗日久,朝堂各部,幾乎都被兩派的人控制,若不選擇依附,幾乎沒有用武之地,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形成這樣的局面。"
魏賢的臉上,有些苦澀。
當初的他,何嘗不就是這樣呢,身居少傅之職,卻因為沒有依附兩派,手里沒有實權不說,朝堂上也沒有太多的話語權。
畢竟,提再多的意見,終究是孤身一人,或者少數幾人。
而內閣和寧王一派,都有大批依附的官員,一旦引起群憤,被人群起而攻之,提得意見得不到采用不說,還有可能對自身不利。
多少剛毅正直的官員,不就是這樣離開么。
林楓無奈嘆了一聲。
魏賢說的,他自然明白。
或許,多少官員初入仕途的時候,還有著盡忠報國的一腔熱情,可一旦進入官場這個大染缸,就會發現根本身不由己,漸漸的,開始隨波逐流,失去了最初的本心。
不能以對錯來論。
只能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如是而已。
"這些日子,下官在翰林院觀察許久,發現其中的人才,大多名過其實,不堪大用,這些人一旦上位,非但不能造福百姓,怕還會是一方禍害。"魏賢一臉無奈的說道。
禮部通過科舉選拔官員,選拔出來的官員,一般會先安排到翰林院觀政。
一般觀政兩三年,便會認命為官。
負責科舉的禮部,掌控在內閣手里,內閣這些官員,又是江南士族的代表人,可想而知,能通過科舉的,都是些什么人。
這也是這些士族經久不衰的根本所在。
"不急,官員的補缺可以慢慢來,內閣想讓這些人上位,還要經過本公的同意才行。"
對于這個問題,林楓一時半會還沒有想到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對了,少傅此來,應該不光是為了這件事吧"林楓看向魏賢,提起正事。
魏賢沉吟一下,緩緩說道:"林公,下官此來,也是為了官員選拔的問題,是來為林公推舉一位可堪大用之人。"
聽到這話,林楓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