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眼神晦暗。
“南齊竟敢要挾朕,要我大夏宣告戰敗投降,并割讓與南齊接壤的十座城池、兩座礦山,戰馬三千,以作賠償。”
眾大臣面若土色。
他們也都知道,自古以來,但凡停戰相協,戰敗國都需割讓城池、賠償金銀或戰馬,以彌補戰勝方的傷亡和財物損失。
可是,從未聽聞如此過分的要求!
十座城池,那是大夏的邊防重地啊!都給了南齊,和被迫打開自家大門有何分別!
它南齊怎么不去搶!
大夏皇帝的臉色更不好看。
“如果不按照南齊說的做,不僅我們派出去的將士,一個都回不來,還要舉兵攻打大夏。”
文武百官們冷汗直冒。
南齊若真的進攻大夏,他們國內可沒有多少兵力抵抗啊!
可即便如此,他們都認為,不能答應南齊的要求。
有人提出:“皇上,不妨先派人去宣城打探一番?單將軍先前曾說,已經攻下宣城。說不定,是南齊狗急跳墻,誆騙我們的。”
皇帝如坐針氈。
“馬上去!”
大夏和北燕都是大國,更別說其他小國,他們收到南齊的戰書后,六神無主,不知所措。
他們派兵攻齊,就沒給自己留退路。
如今南齊死灰復燃,轉頭就要來攻打他們,國內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抵御齊軍啊!
也有人說。
“皇上,臣認為,南齊已是強弩之末,我們不必畏懼他們!”
“就是!攻打他們的國家這么多,他要一個個算賬,算得過來嗎?我們未必就是首當其沖。天塌了,還有北燕、大夏等強國頂著呢!”
南齊對諸國下戰書,諸國反應不一。
有不信南齊真能反攻的,也有及時止損,以保國內平安的。
可讓他們賠償那么多,不亞于將半壁江山拱手相讓,條件太苛刻了。
前方在打仗,后方,諸國主事者齊聚,商議此事。
戰報連連,宣城盟軍被困的消息,全都傳回各國。
事實上,是南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由各國探子來到南齊,探聽宣城近況,讓他們一路通行。
得知真實情況如此激烈,眼看將士們要死在宣城,有些國家坐不住了。
“在外將士們全軍覆沒,守國的兵力又有限,等南齊發兵,那就真的要亡國了!形勢危矣!必須停戰!”
宣城一戰,讓諸國意識到,南齊不是那么好攻占的。
再拖下去,只會對他們不利。
眼下他們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堵上本國的安危,繼續打下去,要么停戰,按照南齊說的賠償。
幾天后。
大夏派遣使臣,火速前往南齊。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