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人數(shù)和咱們師差不多,大概三千到四千人,位置偏僻,深處內陸,不挨著任何邊境,物資補給特別緊張,裝備比咱們還差,基本是有什么用什么,彈藥短缺是常態(tài)。不過,德昂族人勇猛頑強,不怕死,單兵作戰(zhàn)能力很強。”
蘇晨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追問:“那他們斗爭的目標是什么?為什么要打仗?”
鮑語燕接過話頭:“德昂族是緬玉的原著民族,一部分也住在華夏,全族人口約百萬,分布在貴概、抹谷等地。
他們長期受到緬玉政府的壓迫,百萬人中只有不到三十萬被承認為合法公民,而且緬軍時常侵犯德昂族村落,燒殺搶掠,根本不把德昂族當人對待。因此,他們拿起武器,爭取民族自治。”
謝巖在一旁補充:“那次行動,我們也想打通和德昂族游擊區(qū)的聯(lián)系,以便支援他們,可惜沒能成功。”
蘇晨摸著下巴,若有所思地說:“這么說,抹谷現(xiàn)在是緬軍和德昂邦解放軍各占一半的局面?”
“可以這么理解。”
“要是你們能控制那里,會怎樣?”
“得看怎么控制。跟德昂邦解放軍聯(lián)手拿下,應該沒問題。單干可不行,那里的居民大多是德昂族人,而我們的部隊主要是佤族和褲腳兵(漢族),人家不一定買賬。”
“我懂了。你們和德昂族的武裝之間,有路相通嗎?”
“有啊,從老根據(jù)地出發(fā),穿過北禪邦軍的游擊地帶,就能到達德昂軍的地盤。不過,途中有些關鍵路口被緬軍占了,大軍過不去,小隊人馬走林子還能行,相對安全。
北禪邦的和我們雖不是盟友,但也沒什么過節(jié),他們對抗緬軍,目的是傣族獨立,是個可以合作的對象。
他們和德昂解放軍相鄰,關系也不錯,如果德昂族那邊同意,咱們的人過去應該安全無憂。”
蘇晨一拍大腿,興奮地說:“這不就成功一半了嘛!”
“怎么就一半了?另一半是啥?”謝巖一頭霧水。
蘇晨不答反問:“巖哥,再跟我講講毛淡棉那邊的局勢唄。”
蘇晨的思維跳躍讓謝巖有些暈頭轉向,話題從緬玉西北一下跳到了東南,跨度之大讓他措手不及。倒是旁邊的鮑語燕,半躺著,眼神中閃爍著思考的光芒。
謝巖雖然跟不上蘇晨的節(jié)奏,但還是誠實地回答:“毛淡棉,孟邦的首府,位于安達曼海莫塔馬灣的東岸,三條大河交匯之處,港口條件好。
名義上歸緬玉政府管,實際上孟邦解放軍掌權。他們和北禪邦一樣,跟我們既不結盟也不沖突。”
鮑語燕忽然插了一句:“蘇晨,要是貨物能在毛淡棉卸了,咱們能直接轉乘內河船,順著薩爾溫江往北漂,穿越緬傣邊境,一路順暢到萬薩拉。
贛城邊看似緬軍的地盤,實則松散;江東除了暹羅地界,基本是各路游擊武裝的天下。除了空霖那蒙泰軍,其他武裝還算友好,緬軍雖有幾個據(jù)點,勢力卻不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