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看來回答:“就是員工退休后的福利問題。我們和市里的協議是接收所有員工,包括退休的,這樣暫時穩住了人心。
但我聽說,有些員工,特別是快退休的老同志,在私下議論,擔心我們以后不管他們退休后的養老和醫療。
他們還擔心,我們雖然是香江合資企業,但不像國企有國家兜底,萬一經營不好,他們退休后的生活就麻煩了。
這說法傳得挺廣,雖然還沒人當面跟我提,但我感覺對員工的影響挺大的。我也沒什么好辦法,所以今天特意來聽聽你的想法。”
蘇晨聽了這話,沉默了一會兒。鄭看來提的雖然是工廠內部的問題,但其實觸及了華夏當時的一大社會難題。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公有制和計劃經濟一直是經濟的主旋律,個人幾乎完全依賴企業,企業則負責員工的工作生活方方面面。
蘇晨心里明白,在他親身經歷過的華夏發展歷程中,曾有一段特殊時期,大量國企因經營不善倒閉,導致大批員工失業下崗,給社會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說實話,解決這事兒的唯一出路,就是推動社會保險制度,把現在企業背負的大山甩給社會,讓個人擺脫企業束縛,增加人才流動性,也讓企業卸下沉重的隱性負擔,聚焦主業。
這么重大的政策調整,明顯屬于國家戰略,可不是蘇晨能左右的。
不過,蘇晨還是想做點什么,至少讓自家公司的員工上班心里有底。
他想了想,開口道:“看來,這事兒一時半會兒想不出完美方案,但我們能先做點小動作,安撫大家,也解決點實際問題。”
鄭看來問:“怎么做?”
蘇晨說:“咱們可以在公司內部搞個互助基金,具體來說,公司出一部分錢,員工也出一部分,設立兩個專項賬戶,一個醫療,一個養老,針對大家最關心的這兩個領域。
凡是咱們公司的員工,都得加入這個互助基金,以后他們的醫療和養老費用,都從這兒支出。
這筆錢絕對不能挪用,管理權要讓員工選舉代表來負責,公司只負責監督。這樣既能穩定軍心,又能解決實際困難。
畢竟,退休員工越來越多,公司負擔越來越重。長遠看,有了這個制度,能減輕一些壓力。
但這個問題將來會成為全社會的大難題,真要想根治,還得靠國家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險體系,咱們自己弄的,頂多算是臨時救急的辦法。”
鄭看來琢磨了會兒,回答說:“你這法子,聽著是能解決問題,但問題又來了,互助金交多少合適?個人交多少?企業出多少?再有,讓個人掏腰包,這事兒估計不容易推進,畢竟沒先例啊。”
蘇晨說:“其實推行這辦法挺簡單的,首先得定個交多少錢的標準。我提議,先按員工平均收入的15%來試行,將來再調整。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