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達觀對此點頭表示認同,這位姓蘇的年輕人雖然自稱門外漢,但對航空發動機行業的最新動態了解得相當準確。
蘇晨繼續說道:“看看這三家公司,沒有一家是完全專注于軍用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和生產的。
這就是‘四氟’項目要被取消的原因。
人家不列顛利用這項技術,不斷推出民用型號,不僅適用于眾多民用客機,甚至還推出了汽輪機版本,既能作為船舶發動機,也能用于發電,在市場上賺得盆滿缽滿。
而你們呢?只能眼巴巴地望著國家的戰斗機項目,希望國家的資金支持。
結果戰斗機項目一暫停,發動機立刻失去用武之地,只能扔在倉庫里等著生銹長草!”
吳達觀羞愧得恨不得把頭埋到桌子底下,蘇晨的話雖然尖銳,但卻是事實。
6430廠花費七千多萬英鎊引進的“四氟”生產線和專利許可,如今已被束之高閣。
后來他又親自游歷歐洲各國,花費1億英鎊購買的大量先進加工設備,甚至連存放的場地都還沒批下來,只能眼睜睜看著它們被一塊油布蓋著,經受風吹雨打……
說不心疼,那絕對是假話,但他又能如何?
上層不給資金支持,就什么都做不了,一再上書陳情,結果卻石沉大海。
就連合作伙伴不列顛“羅生”公司的商務董事杰克遜先生也對此表示了深深的遺憾。
當時,部里還有一位領導試圖解釋,說沒關系,我們已經學到了很多關于發動機制造的技術。
杰克遜先生非常嚴肅地表示:“不,先生,技術是存在于人們頭腦中的東西,如果不通過不斷地生產實踐來鞏固,很快它就會消失。”
吳達觀記憶猶新,當杰克遜先生發表這番論后,部門領導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
馬祖楓見現場氣氛實在尷尬,便試圖再次開口緩和一下:“蘇晨,別再說了,吳老只是負責技術方面的事務,很多事情他也無能為力……”
話到此處,他不禁回想起自己負責的“運十”項目的處境,一時語塞,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強烈的共鳴。
蘇晨立刻接過馬祖楓的話:“馬總師,你還記得我們剛才在走廊上聊了些什么嗎?”
馬祖楓略一遲疑:“蘇晨,你說的是不是經濟優先?”
蘇晨點頭:“對,我想就這個話題再和吳老深入討論一下。
據我預測,全球民航業即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民航飛機的發展必將帶動民用航空發動機市場的迅猛增長。”
蘇晨這番分析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權威吳達觀面前說出來,本有些班門弄斧的意味,但吳達觀聽后卻有不同的感受,他問道:“那么,蘇小友的意思是?”
“對,我的想法很簡單,既然軍用發動機項目暫時擱置了,那西京發動機廠為何不將精力轉移到‘四氟’民用發動機的仿制生產上呢?
這樣,你們辛苦引進的設備和技術就不會白白閑置,而且全廠上下數千員工也不用只依賴每年幾臺軍用發動機的產值艱難度日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