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連高句麗的都城都占領了,那就說明高句麗這個國家現在不存在了,在老家根本就混不下去,給地主家種地一年能剩下幾粒糧食呢,還不如到高句麗也去拼一把,雖然那邊比較危險,但如果要是熬下來的話,也等于給子孫后代置辦了一份家業。
雖然現在是大唐初年,國內兼并土地的狀況還不嚴重,但各地還是能夠找到不少的無業者,這些人都在原地混不下去了,聽說了朝廷頒布的法律之后,馬上就到官府那里去登記,等到體檢合格之后,這些人就會前往高句麗,他們在高句麗的收益朝廷要征收一半兒。
雖然稅收比較高,但是這些人也非常的愿意,畢竟他們除了帶著自己的身體過來之外,并沒有帶著任何東西過來,而且也沒有向朝廷出任何的錢買地,朝廷就已經是把這些東西分配給他們了,純粹就等于是空手套白狼,如果要是還不把一半的收獲交給朝廷的話,那自己這個良心恐怕就是黑的。
李世民和朝中大臣對于李象的這個計策也很贊成,一方面能夠緩解各地的一些矛盾,另外一方面也能夠很好的統治高句麗,最主要的就是還能夠增加國庫的收入。
一場戰爭就把國庫幾乎給花光了,從高句麗都城運回來的這些好玩意兒,不但把國庫給填滿了,最主要的就是還能讓國庫明年的稅收增加,各地的一些無業游民也有了地方,相應的減少了各地的治安案件,一場戰爭下來,朝廷的高層可算是高興的不輕。
占領高句麗五天后,李象就把手下的軍隊分成了小隊模式,每個小隊大約五十到一百五十名士兵,他們的任務就是開始在周圍進行反復的巡邏,早上就離開軍營,兩三天之后回來,在你們巡邏的區域內,要把所有的人都給集中起來,任何敢于不進入集中營的人,那就可以定性為叛軍,等到下次清繳的時候一律斬殺。
雖然這么做有點過分,但為了以最快的速度穩定高句麗,李象不得不這么做。
對于李象來說,或許會給自己帶來罵名,但是對于大唐的基業來說,這是必須要做的,在所有的高句麗青壯年當中,李象從中選出了五萬名監工,他們就是最底層的統治者,用來統治高句麗的老百姓,等到大唐軍隊收回來的時候,他們就要和觸角一樣伸入到高句麗的社會階層里去,幫助大唐軍隊管理高句麗的老百姓,找出老百姓當中的反抗者,進而殺死這些反抗者以及他們的家屬……
(
href=htt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