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多人,這個數目可一點都不小。而當這些人全都投降了之后,如何安置他們,也都成為了一個問題。自然是不可能就這么將他們放回去的,即便是張凡寫下了那道赦令,而且不論是劉顯還是張凡本人都不會違背這一條,但是這些人即便是沒有xing命之憂,卻也是不可能就這么將他們放回去的。
當然,到底是為什么,這些人本身并不知道原因。在他們看來,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他們現在才是剛剛投降,明軍也不可能會那么做,必然是會將他們收押一段時間再做打算的。畢竟不管怎么說,這些人也的確是跟著那兩個人起來造反了,即便是他們一個人都沒有殺,但是他們造反的事實卻是不可能改變的。在他們看來,自己能夠免除一死自然是好事,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也就是說,他們已經預料到了,接下來將會有針對他們的一系列懲罰而已。
而張凡和劉顯卻是明白,收押他們雖然是必須的,但是卻并不是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要等到朝廷如何處理這些人的正式的朝議,亦或是圣旨下來,這件事情才能算是完結了。不過,雖然兩方所想的事情有些不對頭,但是最終結果,卻也是一樣的。所以,現在雙方都對如今的事情,并不提什么。
如今,這兩萬人,已經被劉顯手下的四萬大軍看住了。而且,即便是現在還沒有朝廷的意思下來,但是張凡和劉顯已經是想好了要讓他們去做些什么。雖然說這么做,并沒有經過朝廷的意思,有些先斬后奏了。但是無論是張凡還是劉顯,甚至于就連參與了討論的馮寶,都覺得這么做有好處,可以讓朝廷里的人更加容易的免除這些人那本來就不應該的死刑。
而剩余的一萬人,卻是跟著張凡還有劉顯,一同進了永寧府里去了。即便是那些人很有自信,自信他們自己并沒有破壞張凡所規定的那個條件,但是這對于張凡來說,還是讓他有些不放心,所以他急忙著想要進城去看個究竟。
當然,跟著的還有那些人當中的幾個大部族的首領。不過說起來,如今他們跟不跟著一同來,倒也是沒什么必要了。但是張凡卻是堅持如此,他有些預料,感覺在永寧府當中,還需要用到這些人的時候。
對此,劉顯是有些疑huo的,他想不明白張凡為什么要這么做。不過他并沒有太過追問,再說了,這本身也就不是什么麻煩的事情。
倒是馮寶,這個跟張凡相交很久的人,已經是猜測到了張凡的意思了。而且猜測到了之后,馮寶也是有些想要笑。張凡要用到這些人的目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只不過,那件事情,劉顯不在乎,張凡不需要,他馮寶也不需要??墒?這天下并不都是像他們這樣的人,或者也可以反過來說,他們才算是異類吧。
當劉顯等人來到永寧府的時候,可以見到永寧府的大門已經是打開了,而有幾個人穿著官服的人站在城門口,很明顯就是在迎接他們的。想來,也就是這永寧府中的官員了。
而對于這幾個人的迎接,無論是張凡還是劉顯,心中也都有些想要發笑。
當初,那張勇和王新兩人,帶著這兩萬多人造反,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拿下的城池,就是這永寧府了。而且,他們還是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箭,就順利地拿下了這永寧府。聽起來,或許會讓人覺得,永寧府中的人是因為這些造反的人,人數眾多,實力龐大,所以為了顧全百姓,而在無奈之間做出來的無奈之舉。
但是,這種事情,無論是換了任何一個在官場上的人,也絕對不可能相信。畢竟這些做官的,遇到了這種事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如何才能夠保全自己的xing命才是。而一旦開城投降,讓叛軍進入城中,他們這些當官之人的xing命,這才是首當其沖要受到危險的。
所以說,那種可能,張凡他們是怎么都不可能相信的。而最有可能的就是,這些人早就收到了那兩個人打算帶著兩萬多人一同造反的消息。倒不是說他們兩方串通一氣,但是最起碼的,這種不抵抗來保存自己xing命的行為,絕對是不會少的。
至于說,這些人為什么之前就得到了消息卻還不逃跑,恐怕原因,就是人的貪yu,實在是無窮無盡的了。這些人,想要保全自己的xing命,但是同時,卻又不想要丟官。而在能夠維持了自己的官職之余,卻又想要借此來發一筆橫財。
就算是日后,這些造反的人失敗了,他們即便是朝廷詢問起來,也可以推脫說事情發生的太過突然了,沒辦法,只能開城投降,以求保全城中的百姓。用這種堂而皇之的借口,不僅僅能夠保住自己的官位,說不定還能向朝廷邀功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