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朝節是大晉非常隆重的節日,從十天前大街小巷就開始張燈結彩,落了枯葉的樹上都拉起了特意剪裁出花樣的紅綢,以及樣式精美的燈籠。
人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慶,許多大街更是允許商販們在這段時日里擺攤。
各種各樣的新奇玩意兒擺在攤位上,琳瑯滿目,即好看又好買。
在祈朝節開始的三天前,大齊,北牧,滇南的使團都陸陸續續的抵達了盛都,衛承宣更忙了,有時已經來不及回王府。
長樂的涮鍋店又開了兩家分店,救出來的那些姑娘只要愿意干活的,都安排到了店中做工。
除此之外,先前從村子里救出那些姑娘,也讓長樂生出了別的打算。
盛都有慈幼院,可以收留那些無人贍養無家可歸的老人和孤兒,但卻沒有一個地方可供那些無處可去的姑娘們落腳。
長樂打算弄一個與慈幼院相似的地方,用以收留那些無處可去的姑娘們。
但這個地方不只是收留那些姑娘,也不平白養著這些姑娘,而是這些姑娘進入這個地方后就要選擇學一門可以求生活的本事。
刺繡也好,廚藝也好,音律舞蹈也好,亦或是算數,拳腳功夫,醫術這些也行。
她可以在宅子里設立不同的學習本領的院子,然后分別請不同的先生為姑娘們教學。
當然,本領也不白教,這些姑娘學好本領自己出去討生活的時候,前一年所吃所住依舊在宅子里,相對的她們這一年所賺到的銀子,不管多少全都上交到院里。
這么做的用意除了起到姑娘們努力學習本領好好做工以外,她們第一年每日都回宅子,也算是身后還有一個靠山。
長樂也沒有空想,而是將想到的一一列舉寫出來,然后從她名下的宅子中選了城南那邊一個四進的院子,請了工匠對院子進行改裝和修繕。
學習的院子,生活起居的院子,全都要具體的分出來。
作為生活起居的院子,那些屋子里的床長樂也專門畫了圖紙送去浮生記訂做。
她要考慮到后面人越來越多的可能,因此每個屋子最好是能住下四到六人。
住這么多人,就算屋子夠大每人都放一張床自然也不現實,因此長樂畫了連鋪并且分上下兩層的床鋪圖紙。
上床下桌,如此一來姑娘們睡覺和梳洗都方便很多。
而且每一張床中間還加了可移動的隔板,只要將隔板拉起來,每張床又都有各自相對獨立和私密的空間。
這些都不是難事,宅子有現成的,訂做床鋪交給她名下的浮生記就可以,工匠重新改裝翻修宅子也花費不了多少銀子,唯一讓長樂頭疼的是該給這個地方取個什么名字。
慈幼院就很通俗易懂,別人一聽名字就大概能猜到是個什么地方。
所以長樂想取個類似的名字,讓別人一聽就知道這個地方是收容姑娘落腳的。
長樂翻了不少書籍,列舉了不少的名字。
佳人,淑女,紅袖,姝麗,這些都是對女子的雅稱,但這些雅稱長樂總覺得對于來此處的姑娘們而差了意思,也配不上她設立的這個地方。
最后長樂訂了女流二字。
因為大多數人提到女流之輩時,后面接的話往往都是打破傳統認知的稱贊。
比如她一個女流之輩,沒想到竟如此的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