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如梭,倏忽便至。
轉(zhuǎn)眼就到了鄭珣跟尤博濤約好的時間。
這一日可謂是人聲鼎沸。
不管信鄭珣還是不信的,都想來湊個熱鬧。
幸好鄭珣已經(jīng)預(yù)料到來的人不會少,所以借用的場地是寬敞的馬場。
以尤博濤為首的一眾官員在內(nèi),大壯邀來的一眾百姓在外,中間用木箱臨時壘起來一個高臺。
“讓一讓,麻煩讓一讓。”
呂夢穎面無表情地在前頭開路,鄭珣扛著一面幡,大搖大擺地走在后頭。
鄭珣穿著小號的道袍,頭發(fā)梳成道髻,領(lǐng)子上掛著黑色的叆叇,一副小神棍的樣子。
她登上高臺后,這副清奇的打扮瞬間吸引了許多人。
有百姓忘記了興師問罪的目的,興奮地議論紛紛。
“那是公主?我瞅著怎么不像啊!”
“元嘉長公主年紀(jì)這么小?那確實是不懂事的年紀(jì)。”
“我們這樣會不會有點欺負(fù)小孩子的嫌疑?”
“那倒不會,人家折騰我們的時侯可沒有一點兒小孩兒的樣子。”
而官員這邊則是分成了兩邊。
一邊的大部分認(rèn)為不能得罪公主,那些質(zhì)疑公主的全是自大古板的蠢貨。
另一邊的大部分認(rèn)為公主純屬胡鬧,支持她的人也是溜須拍馬的軟骨頭。
兩方人馬涇渭分明,都生怕和另一邊的人沾上關(guān)系。
但是不管因何讓出如今的選擇,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沒有誰是發(fā)自內(nèi)心信任鄭珣的。
鄭珣上了高臺,四處看了看,沒找到插幡的地方。
呂夢穎貼心地接過幡,然后展開、立起,穩(wěn)穩(wěn)地把在手中。
只見青幡上頭寫著幾個大字——算無遺策鄭半仙。
下頭的吳宗禹等人:……
國姓用在這樣的地方,總有一種兒戲的感覺。
吳宗禹無奈地看向旁邊拿著銅鑼的青年:“開始吧。”
青年點點頭,敲響了提著的銅鑼,每敲一聲,他就接著高喊一聲:“肅靜!”
這青年嗓門兒大,即使銅鑼的余音也壓不住。
三次過后,人群終于安靜下來。
吳宗禹領(lǐng)頭,朝鄭珣行禮。
不論如何,鄭珣公主的身份擺在這里,這里所有人見到她,都得低頭。
鄭珣淡淡道:“起身吧。”
龐云翼心中慨嘆。
公主私底下對禮儀算不上嚴(yán)苛,但是坐于高臺上的公主,是真的氣勢十足,似乎當(dāng)?shù)闷鹑魏稳说囊还颉?
可真是個讓皇帝的料啊……
鄭珣目光輕飄飄地掠過眾人。
難怪高位者總重視禮儀。
就算是再高傲的人抱著再激動的情緒,在低頭下跪的那一刻,氣勢都要弱上三分。
大部分的人在面對風(fēng)險和高山的時侯是極容易退縮的。
譬如有一部分百姓就在這一禮中認(rèn)識到了鄭珣的權(quán)勢和地位,鬧事的心思瞬間蔫兒了大半。
她所在的位置,能夠看清下頭每一個人隱晦的動作。
她忽然聯(lián)想到朝堂,那些大臣們說著不敢直視圣顏,何嘗不是知道露出眼睛和臉會暴露太多情緒呢?
鄭珣收回?zé)o端的聯(lián)想,清了清嗓子,揚聲道:“多謝各位今日前來捧場,咱們一個一個來哈,現(xiàn)在,各位有半盞茶的時間推選出第一個上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