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都捐出去,讓在邊疆保家衛國的將士能吃飽穿暖,也好安慰鵬安世子爺的亡魂。”
這話一出,引起眾人的哄然贊嘆。
頭發花白的老翰林更是感慨不已:
“自從弘化六年朝廷把‘納糧開中’改成‘折色開中’,邊軍越來越窮,流亡人數越來越多,吃不飽飯的人大有人在。”
“蘇小姐舍財為國,真是慷慨大義,是我等須眉之楷模!”
另有身著綠袍官府的翰林慷慨激昂:
“這幾年邊軍糧餉把戶部都快拖垮了,先帝駕崩時內承運庫是空的。”
“喪事用銀一百八十萬兩全從太倉庫銀調撥,去年皇上大婚又挪用四十萬太倉庫銀,以至于九邊軍餉不足,軍心渙散,這樣下去,只怕北漠韃靼打過來,就沒人保疆為土了!”
有青色襕衫的學子附和:“朝廷法度有問題,光靠個人捐錢不是長久之計,還是應該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書生就喜歡談論時政,魏國公府門口都快成了辯論場。
董婆子不懂政治,只是站在一旁笑吟吟地看著他們互相爭論,偶爾看向魏國公府大門口。
韓秀芬聽說了門外的熱鬧,頓時氣的一口氣差點喘不上來。
侍奉的嬤嬤連忙勸道:“夫人莫急,蘇小姐這孝心十足,送來的東西,夠您和國公爺還有邦瑞小少爺吃用到明年開春。”
韓秀芬一邊給自已順氣一邊說:“這些東西能值幾個錢?幾百兩銀子撐了天去!”
“我日日都要吃的燕窩、人參老費錢了,她肯定沒給送!”
而且魏國公府也不僅僅是她和徐城璧、徐邦瑞三口人。
仆婦下人就有幾十口。
每張嘴都等著吃飯。
以前有蘇晚晚時不時貼補公中,倒沒顯出來什么。
自從她和離離開徐家,徐家的日子一下子就拮據起來。
嬤嬤拿出董婆子遞過來的物品單子,面色復雜:“還真有。”
韓秀芬眼前一亮,拿過嫁妝單子看了幾眼,心頭的悶氣稍去,眉眼也緩和了許多。
不僅有燕窩、人參,還有鹿茸、海參等滋補品。
她全身放松下來,坐回椅子里,連忙吩咐嬤嬤:
“去把東西都抬進來,那些貴重的都鎖到我庫房去。”
嬤嬤離開后,她又覺得不對勁。
那物品單子上,并沒有寫燕窩等滋補品有多少。
這些東西可是最名貴最費錢的。
她又讓丫鬟專程趕過去,把燕窩、人參,還有鹿茸、海參等滋補品先給她拿過來。
丫鬟捧著個小方匣進來時,韓秀芬氣得臉色鐵青。
這么丁點的量,還不夠以前蘇晚晚一個月孝敬她的!
等看到里面摻雜著不少羽毛雜質的劣質燕窩,和細小的人參時,韓秀芬徹底破防了。
“拿這些東西打發叫花子?!”
不僅數量少得可憐,品質和以前也是天差地別!
“這能叫燕窩?黑黢黢的全是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