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稅糧,朝廷還要幫他們建造府邸,里里外外又是一大筆開銷。
也就是后來戶部支招,半數歲祿折米,半數折寶鈔,第宅令其自造,總算解決了這個問題。
因為大梁寶鈔并沒有什么購買力,與廢紙無異。
相當于把歲祿直接打了個對折。
實際上,在憲宗朝,朝廷已經對控制宗親規模采用了最直接的方式——直接減少領宗祿的編制人數。
方法就是各宗藩請名上皇家御牒時,由宗人府找理由直接拒絕。
大梁王朝皇室宗親要想享受宗親的待遇,必須入皇家御牒,需要走完一個流程。
這個流程叫“請名”,包含王府代奏、宗人府審核、禮部擬名、皇帝賜名,四個步驟。
搞這么復雜原本是兩個目的。
一是規范皇族成員的名字用字以彰顯皇室威嚴和高貴。
二是防止非陸氏血脈的人冒充混入皇族。
從憲宗朝起,宗親們納妾朝廷不會管,卻不再放行他們妾室子女的請名申請。
先帝時,把宗親納妾又讓了進一步限制和明確。
親王妾媵十人,一次選,以后亡故或者休逐也不能補缺。
世子、郡王妾媵四人。
各級將軍三十無子可納妾二人。
中尉三十無子可納妾一人。
這些妾室以外妾室所生子女只能算是私生子,沒有上御牒的可能,自然也領不到宗祿。
要找到這位“小王爺”,一時間倒無從下手。
蘇晚晚手上沒有宗人府的御牒,只有被封皇后時各地宗室呈上的賀表。
她讓小內侍們幫她整理賀表,線索也只有“武奇浚”三個字。
她猶豫要不要去找蔡震查尋宗人府御牒。
可這樣就會留下痕跡。
蔡震和淳安大長公主與她不睦,反而容易打草驚蛇。
正毫無頭緒,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內侍突然說話:
“啟稟皇后娘娘,晉藩被廢寧化王陸鐘鈵的王妃,正是姓武。”
此一出,眾人精神一振。
“奇”字更是特殊,是晉王一脈子嗣某一代命名時的共用字。
很快有人查出來,陸鐘鈵第六子,姓陸名奇浚。
蘇晚晚不得不感嘆,當初從內書堂挑選內侍的舉動有多英明。
這些小內侍雖然年紀小,腦瓜子卻是一等一地好使。
要知道,寧化王一脈已經被廢為庶人,這些賀表里,并沒有寧化王一脈的賀表,很容易被人遺漏。
不過,寧化王嫡母的賀表里,倒是包含了寧化王這一脈子嗣后代的姓名。
陸奇浚在庶人名列。
蘇晚晚直接回曉園找陸行簡。
陸行簡并不意外,反而似笑非笑地打趣:
“娘子真是諸葛再世,這些都能查到。”
蘇晚晚聽出他話里的調笑意味,頓了頓,“你早就知道?”
“也不是。”
陸行簡心不在焉地摩挲著大拇指上的翡翠扳指,興致并不高。
“東廠也就是今天才查清。”
蘇晚晚非常佩服東廠的辦事效率。
可惜她手上沒有一支這樣能干的人手。
陸行簡見她一副好奇的模樣,也沒有藏著掖著,問:
“要不要與朕一起去見見?”
蘇晚晚捏緊手,點點頭。
她倒要看看,膽大包天的“小王爺”是何許人也。
更想確認,馬姬肚子里的孩子,是不是這個“小王爺”的。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