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眠棠懷孕后突然想吃這一口,崔行舟也不是很能理解。但孕婦為大,看她和姐姐都吃得甚是開胃,便也跟著可有可無地吃一口算了。
這般完全照顧孕婦的吃吃走走,可照比原先的行程慢了許多。后來再回想起來,一切也是陰差陽錯,上蒼垂憐。
就在他們改走陸路的第二日,船塢那邊有人派快馬折返回來給淮陽王報信,說是那大船行經煉江時,遭遇水中炸雷,船頭被炸破了一個大窟窿,江水汩汩冒入,不消一炷香的時間,整個船都沉了。
船上許多來不及逃跑的水手,雖然熟諳水性,卻也被沉船的漩渦拖拽進水里,不復生還。
事后護衛的官船倒是抓捕了埋□□的元兇,卻是一幫當地的船夫,他們一直有□□炸魚習慣,當地人都是知曉的。
只是平時都是在水塘里,甚少在船只來來往往的江面上,這次來到煉江炸魚,竟然闖下這滔天的大禍。
可是護船的官兵卻覺得不對,按理說當地漁夫所用的□□,就算在江里炸開,也不會將這么大的船炸沉的。再細細調查,便發現他們用的□□包里的□□,竟是翻倍了許多,只嚇得那些漁夫們死不承認,說自己當初可并沒有放那么多的□□進去。
崔行舟蹙眉聽著,心里明白這些愚昧的當地漁夫不過是被人推出來充作了替罪羊。
是有人立意沖著他而來,在淮陽王府進京大船必定要行經的航道上,安設了烈性□□包。
那煉江河道乃是出奇的狹窄,只要制作了□□,再捏準投入江水里的時間,船只避無可避。
崔芙也在一旁聽到了,嚇得臉色發白,直呼后怕。
她想到若不是眠棠勸動了弟弟及時上岸,那么此時此刻,這一家子人可都要成為江底的水鬼冤魂了。
眠棠看起來倒是很鎮定,只柔聲安慰崔芙,說王爺是吉人自有天相,如今離得京城也近了,之后的路程加倍小心些,必然無事。
雖然眠棠說崔行舟帶著吉運,可是崔芙卻覺得母親的話很對,楚太妃跟她私下聊天時曾說,雖然這位縣主出身不好,但似乎八字很旺行舟,讓崔家也是幾次化險為夷。
當時崔芙覺得是母親怕自己刁難了柳眠棠,隨口胡謅的,可是現在看來倒是真的,這個她有些瞧不上的淮桑縣主是真的有福相。
接下來的行程,崔行舟布設了前哨,一路探路前行。因為當初護船的官兵機警,壓根沒有對外宣布船上并無什么重要人物,而他們一早就不走官道,改換小路,不必向驛站表明身份,所以隱在暗處的敵人,一時還真不知淮陽王此刻的行蹤。
不過當他們有驚無險地到了京城時,京城里關于淮陽王連同家眷已經沉船而亡的消息,已經傳瘋了。
朝堂震動,劉u帝當朝選派了欽差前往煉江查探究竟。欽差領了皇命,當日就出了京城,一路快艇疾馳,來到了淮陽王沉船之處。
這時的江面自然是一絲痕跡也無,淮陽王的護隊得了淮陽王的叮囑,只假作不知王爺下船,對上差的聞訊一概回答不知道。
當地的官府當時就把當時江上往來的一干船只盡數扣留下來,等著朝廷查探。
欽差將距離淮陽王官船近的幾艘船主和伙計一一召來,親自詢問。
幾個船主都是在水路摸爬滾打幾十年,閱歷豐富,俱是見過漁夫炸江撈魚的。但是這次的這炸雷威力奇大,是他們平生僅見。他們就見淮陽王的官船下方突然蹦出一片巨大的水花,將整個船首都包了進去,而船首更是被崩離江面,然后他們才聽到砰的一聲巨響,和嘩啦啦水花拍打江面的聲音,有幾個聽力好的伙計耳朵被震得嗡嗡響。
這等子的兇險過程,寫在奏章里再傳回京城時,無人能信淮陽王會生還。
平定西北的功臣卻這樣葬身江底,滿朝文武無不悲痛傷感,尤其是那新帝聽聞淮陽王連同新婚妻子可能一同遭遇不測后,竟然把持不住心底的悲痛,在看完奏折之后,噴出了淋漓的鮮血。
可嚇壞了一旁的侍從,連忙傳喚太醫為陛下診治。
就在這時,淮陽王卻派人入京稟報,說他已經來到了城門口了。
這不吝于詐尸一般!唬得石皇后厲聲叮囑前來稟報的太監,要慢慢緩緩地說出淮陽王未死之事,免得陛下大喜大悲,傷了根本。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