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價值,可不僅在于其高超的制作工藝,而且還在于它所處的特殊時代。
“那老頭,該不會是專門研究這些古董文物的專家吧?”楊建龍問道。
不管怎么說,以普通人的視角來看,他眼光實在太好了。
“有可能。”林然并沒有確定,但更可能的是,他只是一個撿漏愛好者,畢竟這個圈子里,也有不少能人。
林然暗自想著,反正現在已經知道他的店鋪位置了,以后有機會可以前去拜訪。
老人能夠看出這個杯盞的價值,說明他在這方面,確實有一定的研究。
“干爹,那我們接下來應該怎么辦?”楊建龍問道。
“杯盞的調查我會繼續進行下去的。”林然決定回去和唐蘭軒討論一下,“現在需要研究的是玉鎮紙的背景。”
林然已經確定,老人看中的兩件,可都是極品。
而且是前世沒有的真品,通過它們,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和先前的不同,這也正是文物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楊建龍點頭,也為自己幫不上忙而苦惱。
他覺得,或許需要找到一些行業的牛人來協助林然完成這項研究,而不是他這個門外漢。
“那我們現在繼續在圖書館呆著嗎?”楊建龍問道。
因為快下班了,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已經開始清退場內的讀者。
“有些麻煩,以后有空再來吧。”林然并沒有找到詳細資料,現在研究進入了困境。
但也正因為這些困難,才讓林然覺得玉鎮紙來歷可能更特殊。
他們回到了楊國直的院子里,楊國直還在外面辦事,沒有回來。
林然看著手里的紅釉杯盞,覺得有些滑稽。
明明價格更高,老板還是看走眼了。
確實從各種意義上來看,這器具的器型和風格,和乾隆年間的紅釉極為相似。
林然再觀察底部的破損,露出來釉面。
通常情況下,這種品質的釉面,只會在老文物上才體現。
要沒有觀察過各個時期的古瓷片,進行對比,基本上是判斷不出來的。
林然一開始也認為可能是清朝乾隆年間官窯的制品,但通過資料發現并非如此。
“賺大了!”楊建龍點了點頭,急著說道,“干爹,如真和你說的一樣,那我們這些外行,跟在其他老行家后面,專門買他們不要的,是不是就能撿漏了?”
林然被他逗笑了。
“人家看中的東西,憑什么讓給你。”
“就憑我有錢行嗎?”楊建龍自認為有財力支撐,加上有林然教他的討價還價的方法,應該能應對絕大多數的場景。
實際上,他只見過林然這一次撿漏,之前都是直接自己相中,和攤主談價錢買下的。
可見真正的行家,撿漏并不是靠運氣,而是靠實力。
但林然沒有打擊楊建龍,而是笑道:“不錯,對新手而,跟在別人后面撿漏,確實是個不錯的方法。”
楊建龍也只是開開玩笑,他們自然不用認真。
除了紅釉杯盞以外,還有另外一件文物。
確切地說,是一個玉鎮紙。
在鎮紙的表面,雕刻著牧童騎牛吹笛圖。
其實也是林然和老者同時發現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