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晉才興致頗高,又對梁國成說道:“老梁,你教育了這么一個好兒子,也很值得驕傲啊。”
梁國成眼圈就紅了,站起身來朝柳晉才深深鞠了一躬,顫聲道:“柳主任,我家經緯能有今天,能立下這個功,全都是搭幫你啊你就是我老梁家的大恩人”
柳晉才擺擺手道:“別這么說,你當初也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嘛。公安局的同志也是依法處理的,和我可沒什么關系啊。”
梁國成不善辭,伸手擦擦眼睛,更咽著說不出話。
如各位所知,柳俊最見不得這個,連忙出來插科打諢:“哎呀,都快十一點啦,媽,趕緊做飯吧,我餓死啦。”
“去,小孩子家,講話一點不注意,什么死啊活的”阮碧秀笑罵:“好好,你們坐,我先去做飯,中午都在家里吃啊。”
“阿姨,這就不麻煩了,我們還要趕車回去呢。”
梁經緯忙起身講客氣。
“來的都是客,吃個飯有什么要緊坐下坐下,繼續聊。”
柳晉才平時不收禮,不是自家親戚,也不留飯。這次主動挽留,自然是看在梁經緯戰斗英雄的份上。
梁巧乖巧地起身,跟著老媽進了廚房,細聲細氣地道:“阿姨,我來煮飯吧。你歇一會。”
阮碧秀笑道:“你是客人,哪有要客人煮飯的道理。”
梁巧有些著急:“阿姨,你就讓我來吧。在小俊店里做事,飯菜都是我煮的。就是,就是手藝不好”
“巧兒,可不興這樣表揚自己的。”柳俊笑起來:“媽,你讓巧兒去煮,她煮飯菜的手藝一級棒。”
“小孩子懂得什么叫客人煮飯,要傳出去還說咱家欺負客人呢。巧兒,去坐著,聽你哥哥講故事。”
梁經緯一愣,神情大是郁悶。
柳俊不由暗暗好笑,這個親身經歷怎么就成講故事了不過,如果按照“凡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都叫故事”這個定理去推論,阮碧秀講的也并沒錯。
梁巧忸忸怩怩地過來坐下,不到兩分鐘,就如同火燒屁股似的跑進廚房去,幫阮碧秀打起了下手。阮碧秀這回卻沒再趕她出來。自己在親自動手,客人幫幫忙,倒不算壞了禮數。
中午雖沒嘗到老母雞燉蘑菇的鮮湯,一道肉炒鮮菇卻也吃得眾人贊不絕口。柳晉才興致甚高,還拉著梁國成父子和江友信喝了兩杯小酒。
吃完飯,梁國成父子小坐一會,便即告辭。
如柳俊先前說的,柳晉才堅決不肯受禮。只有那籃子蘑菇,已經有一些到了各人肚里,卻不須退了。
“小梁啊,歡迎你們經常來我家里作客,不過,可不許再帶什么東西。這是規矩。”
居移氣養移體,柳晉才做了一年的縣領導,此刻端出領導架子來,自有一番威嚴。與上輩子那個隨和可親的技術干部形象,頗有了些差別。
梁家父子原本不善交際,又是初次登門,見柳晉才堅持,也不敢多說。
梁巧眼巴巴地望著柳俊,神情甚是不舍,突然鼓起勇氣說道:“阿姨,你讓小俊去我家玩兩天好不我陪他去采蘑菇挖小筍子”
不說“帶他去”而說“陪他去”,一個“陪”字,確定無疑地點出了柳俊在梁巧心目中的位置。
阮碧秀料不到靦腆小心的梁巧會提出這般要求,一時不好答復。
柳俊卻一蹦老高:“太棒了,我要去”
想想看,采蘑菇和挖小筍子,那是何等令人向往的事情上輩子便是三十幾歲的時候,柳俊只要回家探親,也經常惦記著去干釣魚采筍子之類的活動。收獲如何姑且不論,便是那個在大自然中流連忘返的過程也足夠讓人陶醉的了。更何況有美相伴呢嘿嘿
阮碧秀尚在猶豫。她是擔心兒子在鄉下地方吃苦頭。卻忘記了一年以前,自己全家都還住在鄉下呢。
“小俊,你還要上學呢。”
阮碧秀找了這么一個毫不高明的借口。若非梁巧發出這個邀請,怕是她老人家自己都忘記了兒子還是個小學生。試想有哪個小學生每月拿回四十元養家的
柳俊扁扁嘴,對老媽這個借口不以為然,連反駁的興致都提不起來。
“爸,你這段時間在忙什么”
柳俊突然提出這么個風馬牛不相干的問題。
“我我在考慮全縣的工農業發展問題。向陽縣太落后了啊,這樣下去不行”
“這就對了,不愧是人民群眾的好領導。”柳俊哈哈一笑,調侃一句:“這樣,跟您交換個條件。我去楓樹大隊玩兩天,順便給你做個農村調查。回家的時候,包管給你的工農業大發展思路提出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如何”
“工農業大發展思路嗯,這個提法不錯,有點意思。”
“那你是同意了”
見柳俊賊膩兮兮的樣子,柳晉才倒也知道這個兒子不是空口說白話的。既如此說,到時定然能拿出點東西來。
“好,我同意了。”
梁巧臉上立即露出驚喜不已的笑容,柳俊更是歡呼起來。
“記得,不許下河玩水”
阮碧秀眼見無法阻攔,只得再次重申了這條鐵律。
“知道了,您放心吧”;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