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明就任n省代省長之后,第一個大的施政舉措,就是改造大寧市至寶州市的國道線,拓寬加固路面,按照一級公路的標準修建。
從大寧市到寶州市的國道線,全程兩百三十七公里,聯通了大寧市、洪陽市、久安地區和寶州市等四個地區級行政區域。涵括了全省工農業總產值最高的三個城市。而久安地區,前些年是寶州地區申請地改市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雖然最終未能勝出,在經濟建設上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經濟總量位列全省第七,也算站到了中等偏上的位置。
張光明的設想很明確,就是希望通過這條新建的一級公路,讓三市一地的聯系更加緊密,物資流通更加順暢,產生“規模效益”,將全省最強的三部經濟發動機捆綁在一起,打造出一個“城市群”,制造一部超級“發動機”,以帶動全省經濟快速增長。
這個事情,得到了省委書記廖慶開的全力支持,省長辦公會議通過之后,在省委常委會上全票通過,廖慶開甚至提出了“舉全省之力,修好這條致富之路”的口號。
然則愿望雖然美好,卻在資金上遇到了很大的難題。
拓寬改造兩百多公里一級公路,總預算達到了二十幾個億,由省財政獨家撥款,顯然不現實。倒不是說“舉全省之力”都湊不齊這二十幾個億,實在是這么一個內陸農業大省,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焉能為了一條公路,當真將省財政搞個“河干海落”
省財政廳最多也就能擠出五六個億的資金來,這還是東挪西借,將原本打算投到別處的資金挪了過來,其他地市的一二把手們意見大了去了,不敢找張光明和廖慶開訴苦,卻有一趟沒一趟的跑財政廳,和廳里打起了“持久戰”,將省財政廳古廳長搞得一個頭有兩個那么大,一度嚇得不敢去廳里上班。
柳晉才既然在張省長面前表了態,事到臨頭,自然不能退縮,將寶州市境內路段所需的資金承擔了下來。這條公路,在寶州市境內大約有四十公里左右,初步預算需要投入四個億的資金。這和柳晉才當初的預算多少有點出入。畢竟那一回在省長辦公室,只是在腦袋里大略轉了一圈,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來細算投資。柳晉才當初估計,大約是需要投入三個億左右,待得真正的預算結果出來,比自己的預計多了一個億,也很是頭痛。
寶州市這些年經濟超速發展是沒錯,但是要花錢的地方也很多。柳晉才對于各地非必要的預算開支控制極嚴,堅持財政審批一支筆。像向陽縣要多建一棟辦公樓,結果縣長陳立有挨了批評,跑到市里去作檢討這樣的情況不止一回兩回,凡是“不會當家”,大手大腳的縣長、區長們,都被柳市長批得夠嗆。
去年十一月,寶州市政斧換了當家人,石榮軒就任市長,柳晉才將“財政審批一支筆”的權限移交給了石榮軒,但對于大額的預算開支,還是會經常過問。石榮軒也知道柳書記這個“勤儉持家”的習慣,重大問題上不敢擅專,照例要向柳書記請示,資金使用方面,控制得還是很到位的。
饒是如此,四個億的投資也非常壓頭。
根據改造預案,四個地市同時開工,這條一級公路要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全部改造完畢。因為道路不能封閉,必須留出一半路面保持通車。時間方面非常緊迫,要想如期完工,資金上基本不能有任何拖欠,必須保證按時到位。
“不管情況多困難,這四個億都一定要擠出來。要將這個事情當作明年經濟建設的頭等大事來抓”
柳晉才在市委常委會上明確表態,定下了調子。大家便都知道,這個事情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了,柳晉才的姓格就是如此,凡是定下來的事情,絕對不許有任何借口拖延推脫。做市長的時候就是如此,如今做了書記,就更加沒人敢于破壞“規矩”了。
寶州市的情況困難,其他地市更加困難。
張光明親自跑京城,找財政部和交通部“打官司”磨牙,堂堂一省之長,為了等部委機關的一位小處長,提前十幾分鐘在部委衙門的走廊上佇立等候,可見這件事情在他心里頭份量有多重。
這在不明白內情的人看來,簡直就是不可思議。想想看,張光明何等身份省長到了首都也得裝孫子
張省長如此端正“態度”,所得者也不過是五個億的專項基金撥款。
“張省長,不好意思啊,僧多粥少,要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這是財政部一位司長對張光明說的話。
有了這五個億,加上省財政廳湊的六個億再加上寶州市承諾的四個億,還有大約九個億的資金缺口,需要大寧市、洪陽市和久安地區自籌。
這條公路全程貫穿洪陽市和久安地區,在這兩個地區轄境內的里程最長,照此分配,洪陽市也需要籌集四個億,久安地區三個億。一時間兩地行政首長焦頭爛額,叫苦不迭。
相對而,寶州市自有資金比較充裕,一拿到施工圖紙,便即組織隊伍開始施工。
關于施工單位,也有好一番龍爭虎斗,省交通廳錢是一文不掏,卻想將施工權攬到自己手頭。說起來也是振振有詞,名正順,畢竟修路是省交通廳正管。
可是正管歸正管,錢是人家口袋里掏出來的,肉卻歸你交通廳來吃,焉有是理
要說交通廳廳長徐維國,也是個牛人,乃是常務副省長葉春林的嫡系親信,隨著老葉一步一個腳印從洪陽市走上來的。葉春林算得廖慶開的老部下,也是本地派的干將,在n省官場多年經營,根基深厚。張光明初來乍到,對這位資深副手,保持著三分禮讓。
沒有這個背景,徐維國也不敢胡亂伸手,到人家鍋里撈大肉塊子。
對于交通廳這個態度,石榮軒拿不準主意。要說他心里,那是十二萬分不情愿交通廳插手,其他三個地市,那還摻雜了省里和中央的撥款,中央和省里出大頭,他們出小頭,與交通廳相爭,有點兒底氣不足,得聽省里的安排。唯獨寶州市,是百分之百自籌資金,與交通廳沒一點相干。甚至可以說,沒有你省里這個擴建計劃,咱自己也可以上這個項目。憑什么我們的事要聽你交通廳擺弄
石榮軒拿不準主意,無非是礙著葉春林的面子罷了。
周培明退二線,論起來,石榮軒在省里的靠山就是嚴玉成了,不過他不是嚴柳的嫡系,因此遭逢這樣的大事,需要柳晉才撐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