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有事情要發生了
“在書記辦公會上,我已經闡述了我的意見。現在我再重申一次。長河高新區自柳俊同志到任之后,一切都井然有序,招商引資工作位列全省第一,就是與沿海城市相比,也毫不遜色。我認為,目前長河區的班子,不適宜做這么大幅度的調整,應該以穩定為第一。過于頻繁的調整長河區的班子,對長河區的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
崔福誠毫不理會在座常委們詫異的神情,以十分平和的語調說道。
“崔市長,長河區的班子,只是調整柴紹基一個人而已,談不上幅度有多大吧?至于頻繁,呵呵,就更加談不上了,每年各區縣班子都會有微調的嘛……無非是為了更好的開展工作罷了!”
杜文若立即跳了出來反駁。
個別常委臉上就露出了古怪的笑容。
杜文若與崔福誠不對路,這是盡人皆知的秘密。兩人經常在市長辦公會議上意見相左。不過在常委會議上,有時多少要做些面子功夫。而現在,杜文若是越來越露骨了。貌似只要崔福誠一發,杜文若就會跳出來反對。
市長與常務副市長之間,關系鬧得這么僵,而且如此公開化,在全國的省會城市里,怕是也不多見。撇開各自的立場不談,純粹就事論事,多數常委,包括丁玉舟一系的常委,都認為杜文若未免過于咄咄逼人。
“更好的開展工作?杜市長,恰恰相反,我認為,這個調整對于長河區的工作開展,毫無益處。長河區好不容易有了一點起色,為什么就要這么匆忙的調整主要領導干部呢?金部長,組織部這個提議,考慮很不周全啊!”
再一次出人意料,這回出來反駁杜文若的,竟然又是田弘正。
這位女紀委書記神態溫和,氣度優雅,說出來的話卻一點都不平和,簡直就是直指組織部“胡來”。任誰都知道,涉及到副廳級干部的調整,市委組織部什么時候能獨立做主了?也就是長河高新區情形比較特殊,雖然是副廳架構,管理序列上,屬于玉蘭市委市政府管轄,算是玉蘭市派出去的工作機構。不然的話,副廳級干部的任免,基本上無須在市委常委會上討論。異動權限在省里。
田弘正這話,已經將矛頭直接對準丁玉舟了。
這還罷了,田弘正本來就是一個“另類”,以往也只有她會經常出來給丁玉舟找點難受,大家都習慣了。但是,以往的田弘正,也極少就非紀檢領域之外的事務發表如此鮮明的意見。
難道,田弘正也站隊了,終于被崔福誠拉攏了過去?
這個實在是太沒有道理啊。
莫說如此做派,大違田弘正往日的行事風格。就算她一定要站隊,也應該是站在丁玉舟那邊才是。比較起來,丁玉舟比崔福誠更值得“投靠”吧?
這其間,到底是否還有其他的內情?
真是弄不明白了!
田弘正這一開口,其他常委便都暗暗警惕起來。田弘正可是中紀委下來的干部,根子在首都。她一反常態的高調參與玉蘭市的其他事務,難道上頭有人和她打了招呼,要她支持某人?
這個某人,毫無疑問,應該不是崔福誠。
崔福誠也是a省本鄉本土培養起來的干部,與中央紀委或者首都的其他大佬,該當不會有那么深的聯系。
讓一個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明確“站隊”,必須得有足夠強大的實力才行。
那么,是因為其他人了?
能做到省會城市市委常委,哪一個不是腦袋瓜子轉得極快的人?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柳俊身上。誰都知道,柳俊自己,是肯定反對這個調整的。誰愿意自己身邊,放一個那么強勢的搭檔?鐘永明在玉西縣桀驁不馴,與縣委書記尿不到一個壺里,是出了名的。料必他到了長河區,也必定不會性情大變,乖乖配合柳俊的工作。柳俊費了很大的力氣,甚至拼著背一個組織處分,好不容易才將遲固擼掉,眨眼之間,又給他派過去一個比遲固更加難纏的搭檔,任誰也不會心甘的。
柳俊在玉蘭市根基淺薄,背景卻著實不可小覷。通過嚴柳在上層運作,或者透過何延安的關系,讓中紀委某位大人物關照田弘正一下,絕對是完全有可能的。
既然有看不見的無形大手,自上頭攪了進來,那還是小心為妙。
“呵呵,田書記這個批評,我不敢接受啊……”
金立奇打著哈哈說道。
別人可以做縮頭烏龜,金立奇不能做。田弘正已經直截了當質疑組織部的“居心”了。再不反駁,難道讓丁玉舟出面來反駁嗎?
“田書記,組織部提出這個動議,是經過慎重考慮的,在部務會議上再三討論醞釀……鐘永明同志在擔任玉西縣長期間,勇于開拓創新,工作能力極強,放到長河區去,更加能夠發揮他的能力嘛……組織部完全是依據更加有利于開展工作的思路來提出干部調整動議的。”
金立奇嗓門粗大,便算是以平常語調說話,聲音也非常洪亮,貌似很高調的在“駁斥”田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