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梅氏向阿嬌透露的消息果然沒錯,二月里朝廷真的下旨選秀,要從京官之女中為幾位皇孫挑選正妻,一位太子兩位王爺,今年一共有六位適齡的皇孫,其中地位最為尊貴的便是東宮世子蕭炫。
京官不拘品階,只要家中的女兒年齡合適、品貌出眾便可,宮里打發了遴選太監按照官員名冊分別去相看,將符合條件的閨秀都記在了秀女名冊上。
趙家竟然也來了一位公公,不過趙宴平的兩個妹妹都嫁了,女兒還是個小娃娃,公公了解了情況,連碗茶水都沒喝,這就去下一家忙碌了。
這倒是讓阿嬌、柳氏意識到了朝廷對這次選秀的看重。
柳氏小聲與阿嬌嘀咕:“難道皇孫們娶妻都由皇上賜婚?萬一皇孫自己有心上人,又或是宮里賜的秀女不符合他心意怎么辦?”
她的大外孫蕭煉今年十二了,再過三四年也到了議親的年紀,不怪柳氏操心這事。
阿嬌道:“別說皇家了,就是民間也大多都是盲婚啞嫁、父母之約、媒妁之,皇孫們的妻子關系到龍子鳳孫的教養,所以要求更嚴格吧。”
當然,這些也都是阿嬌的猜測。
總之,這次選秀對于趙家而,只是看場熱鬧罷了。
二月里遴選秀女,四月里宮中就頒發了六道賜婚之意,淳慶帝給每個皇孫都挑了一位閨秀做正妻。傳得最廣的是東宮世子的婚事,女方乃內閣次輔的孫女,首輔年紀大了,次輔正當壯年,乃首輔的預訂接班人,淳慶帝如此安排,不禁讓大臣、百姓們都覺得他很看重東宮世子。
趙宴平認為這是好事。
雖然有兩個皇孫外甥,妹婿也貴為太子,但趙宴平沒有那個野心,妹妹也沒有,太子與淳慶帝都重視世子就很好,東宮世子的地位越穩固,太子妃與永平侯府就越安心,不會對妹妹以及兩個外甥動什么心思。
聽他這么一說,阿嬌與柳氏也都松了口氣。
他們都是農家小戶出身,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已經知足了,最想要的就是一家人都平平安安。
據說五位皇孫的婚期只有兩位年長的定在了今年,臘月里淳慶帝要慶六十大壽,禮部、太常寺要集中精力籌備帝王壽辰。
帝王壽辰就與趙家無關了,倒是五月里盧太公慶七十大壽,阿嬌與趙宴平為了賀禮煞費苦心,挑貴的送,趙家沒多少家底,傾家蕩產去置辦一份禮物,那是打腫臉充胖子,盧太公知道后大概也會不喜。不送貴的,可不就得多費心了?
盧太公喜歡什么?
盧太公就喜歡破案、美食,游山玩水是辭官后才培養起來的新愛好。
趙宴平與阿嬌分頭準備。
趙宴平在書房連續挑燈寫書一個多月,終于寫出了一本破案方面的話本子,他自己虛構了一個案子,按照他對阿嬌的解釋,他已經將破案線索都藏在人物的行里面了,只要用心一定能推斷出誰是真兇。
阿嬌確定自己用心地讀了好幾遍,卻依然沒什么頭緒,蒙了兩次,趙宴平也不回答對不對,只讓她列出證據。阿嬌是蒙的啊,她要是有證據,那就不叫蒙了!
“也許恩師看一遍就能猜出兇手。”如果盧太公猜的太快,說明這案子設計的沒什么難度,那老人家肯定也不會滿意這份禮物,所以,不到最后一刻,趙宴平也不知道自己的禮物能在老太公那里得個什么評價。
阿嬌要他先告訴她兇手是誰。
趙宴平不肯,堅持要等盧太公看過再說。
“你準備了什么?”討論完他的禮物,趙宴平問阿嬌道。
阿嬌也賣關子,不肯告訴他。
趙宴平便將人拉進被窩,夫妻倆趕在盧太公的壽宴前夕快活了一回。
翌日,兩口子帶上家人一同去理國公府了。
人生七十古來稀,盧太公在京城的望族圈里都算是高壽了,平時低調行事的理國公府,這次為了給老爺子祝壽廣宴賓客,親朋好友再算上盧太公的幾個徒弟,幾乎囊過了京城一半的勛貴人家,在一眾賓客當中,趙宴平的官都算是低的。
趙家一行來的不早不晚,排在等待祝壽的賓客們后頭,耐心地等著。
終于輪到他們了,趙宴平帶著家人們上前。
老壽星盧太公坐在椅子上,其實早不耐煩了,按照他的本意,一家人熱鬧熱鬧就是,可子孫們非要大辦,他若堅持反對,反倒顯得他不領情,沒辦法,只好扯出笑臉坐在這里迎客。
當趙宴平一家走上來,好家伙,一家五口每個人手里都拿著一樣東西,如此實誠,盧太公直接給逗笑了,等趙宴平說完那些客套話,盧太公就等著收禮物。別人家的禮物猜也猜的出來是什么,只有趙家可能有點新鮮東西。
柳氏預備的是她繡的壽字圖,算不得新鮮,盧太公讓穆叔收了,目光落到了趙宴平身上。
趙宴平便雙手托起裝書的匣子,對盧太公道:“弟子不才,亂編了一個案子,案子結尾并沒有公布真兇,需要觀者根據前文提供的線索自己找出兇手。今日弟子將此案送給恩師,恩師若喜歡,閑時可翻閱翻閱,權當打發時間。”
盧太公眼睛一亮,這個禮物,真是他收到過的獨一份了。
要不是阿嬌、孟昭、小初錦還在那兒等著,盧太公真想馬上就瞧瞧。
他沒跟徒弟客氣,從匣子里取出薄薄的小冊子塞到袖子中,讓穆叔拿走匣子,這才看向阿嬌。
阿嬌手里提著是個食盒,她笑著將食盒擺到盧太公面前,取出里面的湯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