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轉身走向工廠,路上遇到了在工廠里工作的幾個年輕人,他們滿臉憂愁。
其中一個年輕人說:“村長,我們都在這閑了好久了,要是工廠沒了,我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家里還指望著我們這份收入呢。”
“以后,真的不上山了嗎?”
張耀陽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有我在,不會讓大家走投無路的。”
趕山當然是最好的出路,問題是,他現在已經沒有了那個本事,冒然帶人進山,很有可能有去無回,不管是誰出了一點事,他都賠不起。
食品廠里,張耀陽看著工廠里閑置的設備和無所事事的工人,心中一陣刺痛。
曾經,這里熱熱鬧鬧的一幕,就像是曇花一現般,現在,這些都回不去了。
張耀陽在食品廠中默默踱步,試圖在這寂靜中尋得一絲靈感與出路。
他深知,若不能盡快解決工廠的困境,不僅村民們的生活將陷入艱難,整個趙家村的發展也會遭受重創。
他決定先對工廠的賬目和運營狀況進行全面梳理。
在查閱賬目時,他發現工廠最缺的是原材料,從前都是靠著大山,花費的是低廉的價格。
現在原材料沒有了,但沒有關系,他可以改革。
比如,一直都是用的獸皮,這種皮子在手工操作上比較繁瑣,如果改換一下,變成人造皮的話,在這個年月,還是比較吃香的。
現在的物資是很欠的,世面上對很多東西的需求量都是很高的。
皮革廠的問題暫時解決了,還有食品廠的。
以前都是靠著山珍來硬撐,現在,山珍沒有了,那就去開發那些零食。
他的腦子雖然已經不再似從前那般記性滿分,但好歹也是個學霸腦子,很快就決定增加一些老百姓最喜歡的小零嘴。
這就涉及到了產品研發,張耀陽組織了廠里的技術骨干和一些村里有烹飪經驗的老人,共同商討如何開發新的食品種類。他們結合趙家村的特色農產品和傳統美食文化,經過多次試驗,終于研發出了幾款具有地方特色且符合現代人口味需求的休閑食品。
在張耀陽為工廠的重生而拼搏努力時,遠在國外的于鳳嬌、錢宇和張安欣也在各自的學業和生活中經歷著不同的挑戰與成長。
于鳳嬌時常與張耀陽分享國外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希望能對村里的發展有所幫助。
張安欣則在異國他鄉努力學習語和文化,積極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拓展人脈資源,她心里始終惦記著趙家村的親人和朋友,想著有朝一日能把外面精彩的世界介紹給大家。
在張耀陽的不懈努力下,工廠逐漸有了起色。新研發的休閑食品一經推出市場,便受到了市場的喜愛,訂單量逐漸增多。
張耀陽抓住時機,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招聘了村里更多閑置勞動力,村民們的臉上又重新露出了笑容。
這山雖然不進了,但是,還有很多山頭,被他承包下來的。
于是,又組織人手上山種植各種果樹。
將來,還要把這些果子都弄成水果罐頭,也算是原材料提供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