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闈之后不久便放了榜,沈玉錚那天被溫夫人叫到身前伺侯,沒有時間出去。
但即使如此,她在溫府里也得知趙良笙中榜了,還是榜上第三名,得了個探花。
溫夫人早早叫人等在貢院門口,一放榜,消息立馬傳回了府上。
榜首會元出自河東,他們不去比較,那是能人輩出的地方。而榜單之下有不少都是溫閣老的學生,能考中這么多,多給他們溫府長臉。
溫夫人道:“這個趙良笙我聽老爺也提過,文采不錯,難得有真才實學,到了殿前,估計陛下會重用。”
今上推崇實干,但凡有才能的人都不會屈才。
沈玉錚在一旁聽著,真心替趙良笙開心。
這春闈考試可比高考可難太多了,當年她參加高考累死累活拼了三年,也就進了全省一千名。
而趙良笙可是在春闈上,全國人的大型考試上,考中了第三名。
那不是闖獨木橋了,而是過單索了。
放榜之后,趙良笙忙的不能歇腳,不僅要答謝師長,還要結交通僚,更何況還有一個殿試呢。
沈玉錚沒去打擾,直到殿試結果出來,打馬游街的路上,沈玉錚隨溫云柔出門看了一眼。
殿試之上,趙良笙得了一個探花郎。
新晉探花郎著大紅袍,頭戴烏紗帽,兩側還簪了花,在禮部敲鑼打鼓下,一路從皇宮奉天門游街出來。
打馬游街的少年郎,俊朗清秀,面如冠玉,一下子迷住了少女們的眼。紛紛打聽那是誰家的男子,更有女子投擲鮮花、扔出絲絹,含羞帶怯地望著探花郎。
沈玉錚陪溫云柔看了一會兒,便回去了。
傍晚時分,有小丫鬟跑到她跟前道:“玉錚姐姐,有人從府外給你捎來兩朵花。”
小丫鬟遞過來,沈玉錚一看,這不是今日趙良笙烏紗帽上簪的兩朵花嗎?
她忍俊不禁地笑了出來,小丫鬟八卦地沖她擠了擠眼。“玉錚姐姐這是誰送你的啊?”
沈玉錚拿手點了點小丫鬟的額頭:“去干活去,別多問。”
“玉錚姐姐也有害羞的一天啊。”小丫鬟沖她讓了一個鬼臉,沈玉錚沒理她,笑著轉回了自已屋里。
這兩朵花代表什么含義,沈玉錚一看便知。
趙良笙將他今日所有的榮耀一并分享了過來,這份心意很重,重到沈玉錚重新審視起她和趙良笙之間的關系。
一開始她接近趙良笙,目的便不純。她是為了給自已找一個未來安穩的去處,不至于在古代處處受限制。
但她的心不是鐵讓的,再硬的心也會軟下來。
也許她可以相信一次。
沈玉錚將兩朵花簪在床頭上,每日睡醒看一眼,心情也變好了。
殿試不久便是杏林宴,這是新科學子與朝中大臣乃至圣上親近的機會。不僅學子們要參加,朝中大臣也要參加。
杏林宴過后,陛下才會給這些新科學子安排去處。以趙良笙的才能,陛下很可能將他放到地方上磨練幾年,然后再調回京城重用。
趙良笙也是打算趁著這個機會向溫閣老開口,要回沈玉錚的身契。
一個丫鬟的身契和未來朝中能臣相比,孰輕孰重,溫府不會不放人。
這日溫夫人身l不舒服,請了府醫,又請了太醫,沈玉錚一直跟在身邊伺侯,等她回到自已屋里時,已經夜半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