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茫的群山寂靜無比,原始得仿佛千萬年來都沒人居住過一樣。劉明抬頭看了看,兩側山勢連綿,起伏不定。山上草木郁郁蔥蔥,林深幽暗。群山夾峙中,汾水靜靜流淌著,一路向南。河畔開滿了野花,牧草節節拔高,充滿了旺盛的生機。一只猛虎自山林而下,遠遠對視著這邊的一群人。劉明放下手里那細長而尖的破甲箭,換上了一支相對扁平的長箭,搭在弓弦上,遙遙對著老虎。虎停下了腳步,目光意味難明。劉明身側有兩名隨從,腰間懸著步弓,手里握著鐵矛,此刻身形微緊,做搏殺狀。他們身后還有一人,輕聲安撫著躁動不安的戰馬。馬非常恐懼,蹄子都有些軟,但卻不敢嘶鳴,似乎害怕被老虎發現一般。空氣死一般的寂靜。四人一虎對峙良久之后,老虎緩緩后退,消失在密林之中。“這虎吃過人。”劉明放下步弓,輕吁一口氣,說道。“什長,不獵虎么?”身旁之人忍不住問道。“今日不獵虎,獵索頭。”劉明鉆出草叢,趴在驛道上仔細聽了聽,道:“看樣子真有索頭過來。”“彩雉奔行山間多年,他說看到了索頭在牧馬,應不是虛,回去得獎他幾只羊。”隨從說道。劉明沒有回答,正自起身之時,眉頭一皺,再度趴伏而下,施展地聽之法。片刻之后,他站起身,道:“來人不多,十余騎而已。”“這是前面探路的。”隨從又道:“大隊人馬不知在哪里,更不知從哪鉆出來的。”劉明瞪了他一眼,道:“岢嵐已是我劉氏扎根之處,叫你多跑跑,熟悉地理,你卻一副憊懶樣。”隨從低下頭,不敢多。劉明是正兒八經的上黨劉氏分支岢嵐劉氏的族人,他雖然也姓劉,卻是家奴賜姓,能一樣么?“鮮卑定是破了晉陽。”劉明說道:“若晉陽僥幸還在,那就是秀容沒了。他們搶到了牛羊、糧食,然后大舉北上,往靜樂殺來。”“為何不是羊腸倉告破呢?”隨從不解道。“羊腸倉內沒什么糧食了。”劉明搖頭道:“上個月我們去那運糧,已是最后一批,全都送到梁王軍中了。”“竟然沒補?”“沒補,沒處補。”劉明說道:“梁王本就是來巡視一下,沒打算待多久,若長期屯駐北邊,這會是斷然不成的,須得等夏麥收了才行。”“梁王來巡,代王也來巡,巡著巡著可不就打起來了……”隨從嘟囔道。劉明瞪了他一眼,正待說些什么,突然臉色一變,道:“來了。”話音剛落,便飛快地竄進了山坡上的草叢中。最后一人牽馬而來。劉明看了看,居然還有心思大笑:“被猛虎嚇壞了吧?還好你緩過來了,一會不許腿軟。”隨從們忽略了他的話,最后一遍檢查了器械,然后接過馬韁,屏氣凝神待命。馬蹄聲越來越近了。片刻之后,十余名拓跋鮮卑騎兵出現在了視野中。他們的速度并不快,顯然有所保留。往前行了三十步后,只聽“唏律律”的嘶鳴聲響起,沖在最前面的兩名鮮卑騎兵轟然倒地。馬兒痛苦側臥而下,壓住了其中一人的腿,讓他發出一聲慘叫。看樣子,竟是一人一馬的腿都斷了!“沖!”劉明翻身上馬,自山坡上斜沖而下。馬匹奔馳之中,他本能地身體后仰,雙腿夾緊馬腹,身子略微斜著,只聽“嗖”的一聲,利箭快速飛出,直接命中第三名鮮卑騎兵的脖子。箭矢去勢甚急,穿透脖子之后,似乎還帶出了點什么,血更是噴涌得一塌糊涂。兩名隨從亦奔馬而出,雙雙射箭。其中一人射空了,另一人則射中了敵人的馬。“嘭!嘭!”接二連三的倒地聲響起。鮮卑人還沒反應過來,就有四人倒地,短時間內失去了戰斗力。草叢中還有最后一人,手持劉明方才使用的步弓,短時間內連發三箭,射中一人,撂倒一匹馬。一個照面被放倒一半,鮮卑人暴跳如雷。他們拿出各種長短兵刃,悍不畏死地沖了過來。墜馬倒地的三人似乎傷得不重,亦抽出隨身攜帶的短兵,怪叫著沖了過來。劉明角弓一轉,將跑得最快的人釘死在地。后面兩人兇性勃發,邁著羅圈腿一路快跑,沒有追劉明,而是奔向草叢中的步弓手。步弓手抬手一箭,射倒一人,然后不再戀戰,攏起馬韁,翻身上了一匹,向北狂奔。另有幾匹馬嘶鳴一聲,跟在其身后,鬃發飛揚之中,已跑出去數十步。羅圈腿氣得以刀斫地,破口大罵。劉明和兩名隨從也不再戀戰,唿哨一聲就轉身離去。鮮卑人小心翼翼地避開陷馬坑和己方死傷的人馬,待提起馬速時,對方已經只剩一個遠遠的背影了。他們追了一會就停下了,沒意義。于是兜馬回轉,檢視己方死傷之人,同時向后方匯報——在他們身后數里處,還有百余騎,他們同樣屬于先鋒的一部分。一個令人無法回避的事實已經擺在他們面前:即便百般小心,他們依然被發現了行蹤。用腦子想一想就知道了,不太可能是秀容那邊傳訊,而是靜樂縣這邊主動探知。這里除了羯人就是不知名的雜胡,在山間放牧、打獵、樵采的人不少,被他們發現其實是難以避免的。其實沒什么別的招,只能以快打慢了。但現在靜樂縣有了防備,卻不知該怎么辦,騎兵可沒法攻城。劉明等人回到靜樂縣時,這座只有南北二門的小城已經關閉了一個。得到消息的牧民、農人亂哄哄地涌進城內,一時間人喊馬嘶,混亂不已。離得較遠的干脆不回城了,驅趕著牲畜向深山中躲避。劉明在城外等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趕在最后進了城。“轟!”南門在牧人的大罵聲中關閉了。沒有辦法,這些人臉色蒼白,當場收拾細軟,帶上一切能帶走的東西,往山中的春季牧場遁去。城頭奔上了一批丁壯。高鼻深目者有之,黑眼黑發者有之,甚至還有一批索頭。他們瞪大眼睛,運足目力看向南方,試圖判斷敵人什么時候沖到城下。靜樂是名義上的岢嵐郡治,劉家戶籍所在地,上黨劉氏分出來的子弟多在這里安家,往返于天池、靜樂之間。索頭來了,他們也很怕,但現在沒退路了。劉氏子弟和梁王綁定得太深,在中原的利益太大,好處太多,別說索頭來了,就是前姐夫石勒來了,也得把他擒下,獻給新姐夫梁王。聚兵的鼓聲一浪高過一浪,丁壯們紛紛從墻上、床下、柴堆中抽出兵刃,上墻值守。這些人里面青壯不多,老人、少年不少,野戰或許不行,但依托城池防住一股騎兵,卻也沒甚大礙。擊鼓到最后,數百名大盤子臉、水桶腰的大媽也拿著明晃晃的刀,在城下集結,隨時待命。部分婦人甚至牽著馬,掣著弓,臉色平靜,甚至還有心思調戲那些滿臉稚氣的少年——草原風俗,男女成婚前便可茍合,生下孩子也不要緊,帶著孩子頭婚嫁人的并不鮮見,風氣較為開放。“守住靜樂便是大功。”縣令將礙事的官服脫了扔在地上,換了一身華貴的黑羔皮大衣——天子的冕服之一,也是用黑羔羊皮制成的——手持大斧沖上城墻,見人就喊。壯丁健婦們聽了,齊齊應下。邊塞之地,生存殘酷無比,不敢與敵廝殺的都可以被淘汰了。因為你會被人輕視,連女人都娶不到。與索頭面對面野戰或許強人所難了,守城你怕什么?鼓聲停下之時,南邊升起了大股煙塵,拓跋鮮卑的大隊人馬到了。這個時候,邵勛已經向南行軍了兩天,離靜樂縣不過十里之遙。充當先鋒的義從軍一部數百騎亦遠遠出現在北方的天際邊。城頭守軍看了,紛紛高呼。而在東面數百里外的新興郡內,一群又一群的牛羊被驅趕南下。他們如同蝗蟲一般,吃光了驛道附近的所有牧草、樹葉、灌木嫩芽。后來者吃不到,于是向更遠處尋找。牧人們哈哈大笑,唱著高亢的牧歌,分劃地盤,開始放牧牛羊馬匹。一批又一批的騎兵洶涌南下,往石嶺方向而去。他們走后,地平線上甚至出現了成千上萬的步卒。平城四周的鐵匠鋪爐火日夜不息,將一件又一件打制好的鐵鎧、大刀、箭矢送往前線。拓跋郁律的金帳已過雁門關,停在了滹沱河畔。全軍步騎五萬余人,連帶著各部貴人,浩浩蕩蕩,聲勢喧天。沒人感到奇怪。這樣的陣勢,對草原牧人來說每年都能看到。與中原君主常年住在皇宮不同,草原君主是每年都要巡視四方的,而且不是孤身巡視,而是帶著官員、軍將、嬪妃以及規模在五萬到十萬之間的部眾一起出發。距離往往很遠,但會提前規劃好路線,在哪里放牧,在哪里駐蹕都有定規。這個風俗后來延續到了北朝。天子四處跑,巡視全國各地,春天卻霜、夏天避暑、秋天圍獵、冬天捕魚。甚至一直到了隋唐,北朝之風依然有所延續,隋煬帝西巡滅吐谷渾,過大斗拔谷時夏天飛雪,損失慘重,依然不改初心。邵勛也喜歡帶著大軍威懾、鎮撫四方,他其實也是一個胡風非常濃烈的漢人君主。他與拓跋郁律撞上,既是偶然,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