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逸這句話說得就很不客氣了。
但以他前世對這三個人的記憶和了解,他覺得可以賭一把!
賭這三個人和他的想法是一致的!
荀彥不是愚忠的臣子,他是漢臣而不是哪個皇帝的臣子。
所以他當年支持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
直到曹操要加九錫封魏王的時候,他才果斷地站出來反對,最終用自己的性命祭奠了茍延殘喘的大漢。
呂逸賭的是他們跟自己的想法是一致的,大家愿意維護大漢,卻不會維護一個昏君。
而郭嘉和戲志才當年都是荀彧推薦給曹操的,如果不是想法一致,又怎么可能?
果然,三人并沒有在這件事情上糾纏,也沒有義正詞嚴地反駁,相視一眼,心照不宣。
都是聰明人,在這種細枝末節上,誰都不愿意裝模作樣。
“呂將軍下之意,卻打算如何自處?”荀彧幽幽地望著呂逸問道。
“先平胡虜!”呂逸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不管時局如何,我永遠是大漢抗擊胡虜最堅實的盾牌!”
“這是師父對我的期望!”呂逸眼里充滿了敬仰和緬懷,“也是我自己畢生的追求!”
“那中原呢?”荀彧目光灼灼地看著呂逸,又問道。
“亂漢者,必誅之!”呂逸堅定地說道。
“好!”郭嘉朗聲大笑,面泛潮紅,“有呂將軍這句話,在下愿助將軍一臂之力!”
呂逸頓時大喜過望,剛要答應,卻猛然想起郭嘉的身體。
有些無奈的坐倒,“先生肯屈尊相助,在下感激不盡,只是誠如文若先生所,先生身體要緊,你我攜手,卻不是現在!”
郭嘉笑瞇瞇點了點頭,“在下也沒說是現在,等中原亂起之時,便是我為將軍出謀劃策之日!”
“至于現在嘛...”郭嘉指了指戲志才,“就只有眼睜睜看著志才兄專美于前了!”
“啊,甚好,甚好!”呂逸笑逐顏開,“志才兄肯屈尊,在下也是感激不盡的!”
“在下一介寒門白身,當不得呂將軍如此盛情!”戲志才面現無奈。
寒門?白身?呂逸有些錯愕。
“志才兄乃是籌劃之士,才思卓絕,與奉孝不相上下!”荀彧解釋道,“只可惜出身不顯,縱是我傾力推薦,卻不得重用,可惜,可惜!”
“英雄不問出處!”呂逸搖了搖頭,“別人識不得先生,在下卻絕不會輕視!”
聽荀彧這么一說,呂逸心里頓時恍然。
這樣的一個謀士,連個表字都沒有留在史書之中,充分說明了問題。
而荀彧和郭嘉,哪怕是他自己都絕口不提表字,只能說明,他的出身比想象的更低。
但這是人家的隱私,而看戲志才一副耿耿于懷的模樣,交淺深,他雖然好奇,卻實在不方便此時細問。
“先生放心!”呂逸深情地拉住戲志才的手,“我的先生,如魚得水,今后定當以兄弟之誼相待,絕不敢有負先生!”
戲志才滿臉通紅,尷尬地抽回手。
郭嘉在邊上戲謔地說道,“呂將軍的兄弟可不好當啊!”
“啊?”呂逸被他莫名其妙的一句,說得心里有些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