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子玩了一下晌,玩跳跳棋的那一桌,連守信毫無懸念地輸了,五郎居中,小七贏的最多。三個人都很高興,尤其是輸了的連守信。而連蔓兒這一桌,倒是沒有差別顯著的輸贏。究其原因,是娘兒三個太相互讓著了。
天色擦黑,伺候的丫頭就過來問,要不要吃晚飯。
過大年的習俗,晌午是最重要的團年飯,這一頓飯,一般大家都吃的很飽足,再加上之后的點心、果子、茶水,到了這個時候一般都不會太餓。所以,這一頓。也是年三十這一天最簡便的一頓。
雖是簡便,可還是要吃的。
張氏就放下了手里的牌,一面招呼連守信、五郎和小七。都可以歇歇,準備吃飯了。
“娘,晚上吃什么?”秦若娟忙就站起來,恭恭敬敬地問道。
“就喝碗白粥,隨便吃點爽口的小菜吧。大家伙還都不咋餓,一會還得吃餃子。”張氏想了想,就道。一面就問連守信他們,“都想吃啥?”
大家都說就吃粥。
秦若娟記下了,就忙帶了丫頭離開。到廚房去安排。
吃過了晚飯,各院都掌起了燈,院子外頭,各處樹上也掛起了燈籠。御賜牌樓周圍更是燈火通明、香煙繚繞。遠遠近近的。不時有鞭炮聲響起。
一家人坐著說了一會話,張氏就張羅要包餃子。除夕夜一家幾口吃的餃子,張氏歷來不讓廚房里包,都是她自己動手。如今秦若娟進門,張氏還是依著這個老規矩。
“我知道,府城里那些人家,這些事都是讓下人來做。照說咱們家也不是沒有伺候的人,我就是習慣了。感覺只有這樣。才有個過年的意思。這點活,也不累。也不埋汰,一家人一起干,還親香,還熱鬧。”張氏特意跟秦若娟解釋了一下。
秦若娟進門數日,已經覺察連家與別家的不同之處。比如張氏的寬厚可親,不給媳婦立規矩,比如這一家子濃濃的親情,因此張氏說要自己動手,她一點都不意外。
“娘,您不用特意跟我說這個。我也樂意包餃子。在家里,過年的時候,我娘也帶著我們包餃子,一家子吃。過上元節,我娘還帶我們裹元宵。”秦若娟就笑著道。
聽秦若娟這么說,張氏就很高興。說實話,之前跟秦家太太往來,也嘮過一些家長,張氏那時候就覺得和秦家太太談得來,也就是說在持家過日子上,兩家人的很多理念都是相似的。這也是張氏愿意定這門親事的重要原因之一。
果然,秦若娟進門來,各方面大家都相處的很融洽。
這么說著,一家人就決定自己包餃子。連守信、五郎和小七被趕到了一邊去,爺三個也不下棋了,帶著人到外面放鞭炮,順便巡查去了。
張氏做了婆婆的人,就做了包餃子的總指揮,連蔓兒負責調餡,秦若娟也卷起了袖子,開始和面。自家閨女干活什么樣,張氏早就習慣了,她主要就看秦若娟,不時地指點一二。看秦若娟動作嫻熟,張氏就更高興了。
“五郎愛吃手搟面,面要揉上勁兒,吃著越勁道越好”張氏笑著告訴秦若娟,“他還愛吃炸醬面,就用咱自家里頭下的醬,別的地方的他都吃不慣。等明年,我帶著你,你也學學。很好學。”
“哎。”秦若娟痛快地答應著。
廚房里有請的大師傅,什么樣的美食做不出來。但是自家人親手做的,這里面的意義又不一樣。也并不是每頓飯都下廚,偶爾親手給家人做一頓可口的飯菜,甚至一碗簡單的面,更可以融洽家人之間的關系,增進感情。
在張氏看來,兒媳婦能親手給兒子做吃食,那是心疼兒子,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比不了的。
連蔓兒在一邊,將一切都聽在耳朵里,不由得也含笑。秦若娟不矯情,沒有嬌小姐的脾氣,這正是連家所需要的媳婦。也是當初他們決定要給五郎娶長女做媳婦的原因之一。
等連蔓兒調好了餡,秦若娟將面也和好了,就在炕上另放了桌子,安了面板,娘兒三個各就各位,包餃子。
一會的工夫,就聽見門簾子響,五郎走了進來。
求粉紅、正版訂閱支持。(未完待續。。)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