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會后,鄭新帶著小王來到五個部下住的賓館。
他也臨時開了一個小會,對于哪幾個未批先建的項目,在他們這里要解決的問題,都是最難解決。
國家不給立項的化工生產項目,他們幾次報批,都沒有通過,而市里卻同意他們開工建設了。中央幾個部門都大為惱火,約談了市長,下達了停工通知書,局長住院也與此事有關。
另外有兩個國家正在審批中的項目,而在東湖市已經基本完工,換句話說,國家批與不批,東湖都生米做成了熟飯。有人開玩笑著說,這和先把人家姑娘弄入洞房后,在和老丈人商量嫁不嫁女是一樣的。你說中央能不生氣嗎。
最后還有兩個項目的報批件早送來了,如同泥牛沉海——杳無音信,查看兩次,人家說報上去了,再問進行到哪個環節,到那個領導手里了,問誰誰不知道,再問人家不搭理你了。
問題明確了,解決問的方向就確定了,關鍵是解決問題的門路了。
鄭新自己清楚,他在北京這些部門連一個處長都不認識,別說廳長了。以前自己當科長時還跟隨領導跑過幾次北京,認識幾個人,現在都忘記了,這幾年當副局長,跑北京的事他幾乎沒有沒他參與,他只能依靠這幾個科長見機行事。
周一早晨,鄭新帶著他們五個人,比人家上班還準點呢,就來咨詢那個不給立項的化工項目。
一位副處長譏笑著說:“這件事你們還問我,你們不都已經給全國樹立榜樣了嗎?將來你們這個項目的通過,就是國家相關法規修改的標志了,呵呵呵。”
鄭新和部下碰了一鼻子灰,鄭新問部下:“你們在這里有認識的人吧?找一個熟悉的人問一問,了解一下審批中的那兩個項目的情況,如果人家有時間的話,我們安排吃頓飯喝頓酒就更好了。”
上次隨局長來北京的一個科長說:“上次我跟局長來,見過這個處長,姓辛,這個人不錯,局長約他吃飯,由于他要隨廳長出差,沒有時間,就沒有出來。我現在打個電話試試吧。”
辛處長回電話說,他上午隨領導外出辦事,下午回單位,有事下午可以見面談。
下午鄭新等人等到了兩點多,辛處長才回來,對待他們還算熱情,說:“你們報上來的項目在我這里已經簽完字,上報給司長了。上次你們來人問我,我問司長,司長說,這兩個項目還要進一步審核。后來傳出你們動工建設,被有關部門查處,全國通報。聽說我們的大領導對司長也不高興了,我也就不好再問了。只知道你們的報件沒有被退回來,事情都進行到這一步了,審批是早晚的事。”
鄭新說:“謝謝處長幫忙,我第一次來,想請處長喝一頓認識酒,希望處長賞臉呀。”
辛處長開始推辭,后來見鄭新態度誠懇,就說:“現在還早,你們先忙,我也有一些事情要處理,一會兒電話聯系。”
鄭新高興地說:“好,一會見。”
他們走出處長辦公室。鄭新對那位剛才打電話的科長說:“一會兒,快下班時你再約他。”
“呵呵,他們這的人就這樣,表面上說不去,其實心里急著呢。并且要去的酒店我都知道,甚至吃什么我都大致知道,以前我去過兩次,但都不是和他去的。我們去的酒店可能是他們處或者他們司的定點酒店,也可能是他們自己開的酒店,凡是來他們這里辦事的,不管請誰,都在這個酒店吃飯,還非常貴,又不好吃。你想全國多少單位要到他們這里辦事,多少個省,多少個市,縣就更多了,企業呢,沒法統計了。你不請他不請,每天他們的人分開出來都忙不過來。這個酒店一年收入可不少,另外和酒店相鄰的還有一個商店,他們是一家的,買一些北京的土特產品、紀念品、字畫、名煙名酒什么的,所有的東西都貴的嚇人。”
鄭新說:“不是‘你不請他不請’,而是你也請他也請。他們生意一定很火,收入合情合理,還很豐厚。”
他們說笑著來到在另一棟樓的服務大廳,大廳也不大,這個時間來辦事的人也不多,里邊坐這幾個穿著統一工作服的年青人。
鄭新部下的一個科長到窗口咨詢他報上來的兩個件。其中一位像負責人的年青女子走過來,聽完科長的描述后說:“你說的兩個報件我知道了,因為你好像打電話問過幾次了吧。”
“我已經問過三次。”
“我查看過我們的記錄,已經收下了你們的報件,正在等待領導的閱批。”
“我已經報上來三個多月了,怎么還沒有消息呢。”
“呵呵,報件太多,閱批審核有非常復雜,有的等一年呢,你們在等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