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太夫人手都顫抖,那女子笑,一笑更像李氏。
她一動不動。
李氏生有兒女,那她還活著?
她去了平陽府?
她的奶嬤嬤是平陽府人,她派人去查過幾次,并沒見到李氏。
鐘太夫人回到府里,又派人細查莫家,為何和王家有了交往。
她不知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有人在她身后不遠處,同樣盯著聶承平兄妹,眼里露出驚愕。
等鐘老夫人的馬車離開,那人才悄悄地趕緊回翰林府回稟鐘翰林夫人。
鐘翰林夫人,確實如鐘老夫人想的那樣,她如愿以償嫁給表哥,嫁到鐘家,可是這一輩子她過得憋屈。
表哥并無外人說的那樣對她情深義重,夫妻之間也很是冷淡。
在她生了第三個女兒之后,夫妻之間一直分房而睡。
她后來猜測,表哥和她同房只是為了子嗣,連生三個女兒,表哥不再期望她生兒子。
有一次她偷聽婆婆訓斥表哥,“你配有兒子嗎?”
是她和弟媳同謀,過繼了二房的次子,她生不了,她也得讓表哥有兒子。
鐘夫人認為這一切都是婆婆造成的。
婆婆不讓她收拾房子,保留李氏在的時候所有擺設,婆婆就讓她和表哥看到那些,戳人心窩。
丈夫是不愿看到李氏留下來的任何東西,所以不想進這個院子。
她一直在等,等婆婆不在了,她要把這里屋里的東西全部扔出去,她要換個院子住,她要把以前伺候李氏的人全部賣掉,她要能舒心喘口氣地活著。
她才是鐘家當家主母,是翰林夫人,她要把翰林府的家產都留給她的三個女兒。
可是,婆婆越老越精神,她成天活在婆婆的陰影下,心驚膽戰(zhàn),快要發(fā)瘋。
她也是五十歲的人了,還動不動被婆婆訓斥,只好裝病不出去應酬。
她最怕家里來客婆婆讓她出面,因為婆婆總會找到任何她的不是,當著客人的面訓斥她。
她的小女兒當年自己看中一個人,婆婆當著她的面訓斥女兒,說真是家學淵博呀,別的沒學會,這個倒跟你娘學的一模一樣。
她的事女兒不知,可是婆婆就這么一句話,血淋淋地捅開了,讓她在女兒的面前無地自容。
鐘夫人知道婆婆恨她,因為李氏的母親,是婆婆最好的朋友,李太夫人臨死都不見婆婆。
可是她何其無辜?
李氏不討丈夫歡心,不是婆婆插手,她應該是原配。
婆婆和太婆婆明爭暗斗,讓李氏搶了她的原配位置,變成她給李氏行妾禮的填房。
沒有哪個府的夫人像她這樣年年過年給李氏牌位行妾禮,婆婆就是要年年打她臉,甚至不顧及親兒子感受。
婆婆把一切歸在她頭上,她才是最無辜的好不好?
李氏嫁進來之后,婆婆想把她攆出去,她裝病,不是裝病,是真病,夜里穿單衣在院子里待半晚上,翰林府不能把一個病人趕出去吧?
婆婆越這樣,表哥越不親近李氏,越同情她,她病了三年,李氏無所出,算李氏有些志氣,自己走了。
鐘夫人以為嫁給表哥以后就是夫妻恩愛,可是李氏的離開讓婆婆把怒氣撒在她身上,李氏走了,可是她留下的一切,像冤魂不散似的留在府里,表哥因此對她冷淡。
這不是她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