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太太送走了薛太夫人之后,激動地雙手合十,在屋里供奉的菩薩跟前磕頭。
然后焦急不安地等著侄媳回來。
莫晨曦去了趙家,回來后聽堂嬸說了,也是歡喜。
“恭喜堂嬸,我就說你家汕橋有的是人家看上,我娘家沒合適年齡的侄女,不然輪不到別人家,我先搶回來?!?
何老太太也可惜,要是莫家有合適的,她寧愿和莫家結親,莫家二老和氣又心善,家風好。
她盡量收著笑,道:“嬸子多謝你,我知道薛家也是沖著侄媳,不然哪里看得上汕橋?那些大戶人家的學子哪個不比汕橋學問好,說起來又是我們何家沾了莫家的光?!?
“嬸子說這話是謙虛,當初善橋剛來,我帶著他回娘家,我娘家父親就說沒準將來何家要靠汕橋?!?
兩人之間互相夸贊,互相抬舉。
原本婚姻之事,兩姓之好,又牽扯到幾個家族,本該就是互相幫助,互相提攜,為了共同的利益,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只有蠢人只會想著應該都是別人給他幫助。
莫晨曦想到在現代看到一個說法,說有的鳳凰男是奔著老丈人的權力而結的婚,等老丈人退休之后,他也混出來了,立馬變了一副嘴臉,要么拋家棄子另尋新歡,要么在家里作威作福,外面小三小四不斷。
有個說法,說鳳凰男覺得他靠岳父發達,潛意識里覺得他不是娶妻,是嫁給了岳父,在這個角色里失去了主動權,導致內心產生羞恥感自卑感。因此對妻子對岳家產生恨意。
莫晨曦心想,父親致仕后,何家窮,還得靠原身養家。如果何家不靠原身,何文彥會不會找理由休妻。
這個不好說。
她想到何汕橋也是鳳凰男,不過他想混到比薛家的勢力還大,幾乎沒有可能。
再一個,古代不像現代,家家都獨門獨戶,古代那可是親戚連著親戚,比如岳父致仕,岳父的兄弟或者侄子還在朝廷為官,女婿一樣還得夾著尾巴乖乖做人。
就像曹主事有個堂哥在外省做知府,誰知道曹家會不會再出來一個優秀的子侄,誰也不會小看曹家。
曹主事的上司姜員外郎見了他,也沒說擺官威。
莫晨曦對何老太太問道:“汕橋個人愿不愿意?別到時候嫌棄人家是不是嫡女,等到以后中了進士做了官,心里又有遺憾,覺得還不如中了舉之后再定親?!?
何老太太說道:“不會,這門親最早就是薛家四公子撮合的,善橋要是不愿意同意不會寫信告訴家里?!?
她太興奮了,說漏嘴了也不知。
莫晨曦這才知道何老太太來京主要是這個目的
“我給我家汕橋說了,他是運氣好,又托了堂伯娘的福,做人不能忘恩負義,媳婦是他愿意娶的,夫妻恩愛是他的責任,也是他人生最大的愉悅。拋棄糟糠寵妾滅妻的,誰能看得起?就算有才學那又如何?子孫后代都被人戳脊梁骨?!?
莫晨曦夸贊道:“堂嬸說得太對了,這結親首先要看家風,家風正的不發愁兒子娶不到媳婦、女兒嫁不出去。要不要有宗族有宗法,有規矩約束著,才能少出一點斯文敗類。何家在京城屬于獨門獨戶沒有根基,沒準以后就要靠汕橋當個京城何家的族長,那堂嬸可就要好好立立家規了?!?
何老太太喜得接連說:“借你吉,借你吉?!?
有這個誘惑在,何汕橋肯定會珍惜他的所有一切,不能做出任何讓別人非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