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中午的時候爺爺回來了,老頭兒見到大寶和二寶很高興,拉著大寶的手一個勁的說,幸虧大寶當時讓人進山里種紅薯地瓜了,否則照今年的情況來看,能有往年一半的收成就謝天謝地了,
可是這一半的收成還不夠交公糧的呢,看來到了秋天,這一村人還真得指著山里種的糧食過活。
大寶知道,這山區不像平原,是餓不死人的,隨便上山挖點野菜,弄幾個野果子也能填填肚子,可是這營養跟不上啊,到頭來還是面黃肌瘦,
大寶又問起換糧食的事兒,爺爺不說話了,最后在大寶一再逼問下,才說出原因,原來現在天旱,山邊的動物都往大山里跑了,打獵愈來愈不好打,也就停了,
生產隊雖然存著點糧食,但是都不敢動,留著過兩個月應付災荒,
這村里人就又是半饑半飽的過日子了,本來這也能熬下去,頂多是少動彈省糧唄,
可是現在年輕人相親結婚,彩禮都不要錢物了,一律改成了糧食,還明碼標價,娶一個黃花大閨女,三十斤到五十斤玉米面,就是娶一個帶孩子的寡婦兒,還得十斤玉米面呢,
這村里人平時也就是糊弄個肚子,哪來的糧食求親當彩禮
后來就有那不要臉的,舔著厚臉皮來求老祖宗,老爺子一時心軟就借了,這下可壞了,所謂人窮志短,馬瘦毛長,開了這個頭,這個來借五斤,那個借八斤,結果就剩下這么點玉米面了,
大寶要是再不拿糧食來,爺爺奶奶就得吃野菜了,
聽到這,把大寶氣得半死,可是他一點辦法都沒有,畢竟在村里生活,這都是難免的,
這一天,大寶帶著弟弟妹妹一直陪著爺爺奶奶,本來大寶還是想讓爺爺奶奶跟他一起進城,可是看到爺爺對暖暖理都不理的態度,大寶就沒有再提下去,
大寶理解爺爺的心情,畢竟不是自己的親生骨肉,老爺子想親也親不起來,
這就是爺爺和姥爺姥姥的差別,觀念不同,注定眼光和格局的差距,姥姥姥爺見慣了生死,所以思想沒有那么狹隘,
可是爺爺只是個一輩子沒有出過山溝的老人,他的家族觀念,骨血觀念已經深入骨髓,這也是他不喜歡暖暖的原因,甚至老爺子因為這個事情還怪罪上了左明月,
在這一點上,秦慶有兄弟三人的性格真是隨根了,
大寶是懷著沉重的心情帶著她們走的,老爺子望著吉普車遠去的方向,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
大寶回到了所里,讓秦慶貴把老嬸和二嬸都叫來了,秦慶貴兩口子和二嬸不知道是什么事,都看著大寶,
大寶嘆了口氣:"老叔,你多久沒回村里了"
秦慶貴一愣:"一個多月吧,你沒在所里,我怕人手不夠,就沒回去。"
大寶沒有問老嬸,現在兩個女兒都去城里了,村里就剩一個破房子,回去干嘛
"我今天回去,才知道家里沒糧了,再過幾天,我爺我奶就挨餓了。"
"什么這不可能!"二嬸騰的站了起來:"我半個月前回去的,家里還有半袋子大米,半袋子面呢,咋會吃這么快"
大寶陰沉著臉說道:"村里人現在都是吃的半飽,聽說農村相親過彩禮不用給錢了,要直接給糧食,這村里哪家能有多余的糧食
最后還不是去求老祖宗開恩,借糧食讓孩子結親,只要借給了一個,別的人能不借嗎一口一個祖爺爺叫著,我爺爺能抹下臉嗎"
秦慶貴三人都沉默了,大寶說的這個,他們在村里的時候也碰到過,但是總有個限度,
現在可好,老祖宗家里都是吃皇糧的,尤其是兩個兒媳婦,那是趁糧倉的,還能缺糧
反正借完了,她們再給往家拿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