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太等人被攙扶著下了車。大太太環顧四周,只見幾個丫鬟婆子站在門口,一個個喜笑顏開地看向自己。
婉初垂眸,當初唐氏到了冀州姜府,大太太可是帶著全府有頭有臉的人,都在外面迎接。
如今自家到了定國公府,卻只有幾個管事婆子出來...
婉初看了一眼大太太,果然見她臉色如結了一層霜一般。
陳媽媽自然也看在眼里,忙笑道:“姜大太太勿怪。今日是臘八節,府上來往的客人眾多。”
“若是尋常人也就罷了,偏生今日來了楊家的老太君。我們夫人抽身不得,只能叫奴婢先將姜大太太請去大奶奶那兒。”
陳媽媽口齒伶俐,三兩語便交代了個清楚。
能先見淑寧自然是好的。有些話,也只能背著盛家和唐氏的人說。
大太太很快整理好心情,露出一抹笑意:“親家夫人客氣了。”
陳媽媽見大太太沒了惱意,連忙叫下人抬了轎子過來。又請大太太和嫻寧婉初上轎,往國公府深處去了。
婉初一進轎子,頓覺熠熠生輝。
尋常家里的轎子,往往都是硬木板,坐得人生疼。
盛家的轎子,卻是一層錦緞裹著棉花,細細地將座位包住,身后還放了個月藍色的綢緞軟枕。
轎簾處,還掛了一個香囊。細細聞聞,還有桂花的香氣。如今是臘月,想來這些桂花都是秋天里下人們收集起來曬干所得。
婉初摸了摸邊角處,才發現這軟枕包邊竟然是繡死在椅上的。
也就是說,盛家接人的小轎,只怕春夏一套,秋冬一套。
婉初抿抿嘴,難怪大太太無論如何也不肯舍棄這門婚事。
不過是頂接人的小轎,竟然如此奢華。綢緞的軟枕,自己在姜家也只見到幾位太太和老太太房里所有。
更不要提那干桂花,更是費時費力費人手。姜家才不會把下人用在這些風雅之事上。
婉初輕輕掀開簾子,就見前頭嫻寧所坐的轎子,轎簾也輕輕的掀開了。轎中嫻寧的人影若隱若現,似乎在打量著定國公府。
婉初放下簾子,等了約莫兩炷香的功夫,轎子才輕輕停下了。
陳媽媽的聲音在前頭響起來:“姜大太太,這邊就是大奶奶的院子了。”
旁邊幾個丫鬟圍上來,將轎簾掀開,大太太下了轎子,理了理衣服上的褶皺,這才抬頭觀望起來。
婉初緊跟著嫻寧身后,也下了轎子。就見淑寧的院門被妝點一新,門上的油彩似乎也是新涂的,比尋常人家的門要寬大上許多。青磚瓦墻更是砌得老高,大紅的燈籠高高掛起,好不氣派。
婉初還在觀望,大太太和嫻寧已經跨過了大門,由張媽媽引著,往里面去了。婉初忙收斂目光,提著裙擺匆匆跟上。
誰知淑寧住的院子居然比大太太在冀州的正院還大。
走了兩進房子,卻還要穿過一條抄手游廊,才到了穿堂。
嫻寧漸漸有些吃不消了。慢慢的,嫻寧的步子漸緩。大太太察覺到了,借著和陳媽媽聊天,也放緩了步子。
終于到了垂花門外,彩屏已經迎在外面。見了大太太,彩屏忙上前幾步,福身給大太太等人請安。
大太太見彩屏臉上帶笑,心中安定不少。